作者: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6/26 9:33:18
选择字号:
网上个人信息黑市买卖有了技术“克星”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只需要提供手机号,就能查到身份信息!”这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网上黑市肆意兜售个人信息的广告用语。前不久,随着“2·17”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破获,地下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乱象也随之曝光,猖狂程度触目惊心,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为案件侦破提供科技支撑和破案关键手段的“电子数据取证技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悉,这起案件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由广东中科司法鉴定所完成,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取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丁丽萍告诉记者,电子数据取证是法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电子设备和系统中电子证据的发现、提取、固定、分析、鉴别、呈堂。

打个比方来说,警方获取的计算机、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就如同现实世界的一个个犯罪现场,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或隐藏在这里。科研人员的任务就是,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世界中,研究如何把那些“被存储、隐藏、修改甚至删除的”“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数据发现提取出来。

在丁丽萍眼中,这些数据证据就和指纹、DNA、口供等一样。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利益的驱动,这些数字信息必然会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成为计算机犯罪的“克星”,这些技术在这起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的侦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2·17”案件的电子数据取证,丁丽萍说,这次案件无论是检材的种类数量,还是数据的种类数量都是复杂和海量的;删除数据的恢复、访问控制权限的突破也是他们面临的技术难题。由她带领的技术团队提出了语意分析和信息归类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手机访问控制系统研究的攻关技术、即时通信记录和文件密码破解、数据多次删除后恢复等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对整个案件鉴定、侦破起到关键性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