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院士专家献策吉林发展: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动能 |
|
吉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现场 陆琦摄
“老工业基地如果不走创新之路,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小打小闹。”在6月25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吉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表示,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希望在人才,支撑在科技,核心在创新。
此前数月,中国科协组织百余位院士专家,围绕吉林省委省政府关注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发展、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等11个重大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形成了内涵丰富、见解独到的专题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希望,院士专家们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给予吉林发展更多关注,继续发挥聪明才智,深入实地调研,深化研究成果,为吉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决策支持。
传统产业:持续增强活力
吉林省长春市是我国汽车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第一生产基地。然而,这些年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正在失去它的绝对领先地位。
“现在不仅落在上海、广州的后面,而且已经落在很多民企小兄弟的后面,差距还在逐渐拉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直言。
当前,汽车产业正加快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融合发展,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晰。郭孔辉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吉林省汽车产业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他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有利于发挥长春汽车产业中心城市作用,辐射北方地区乃至全国,带动跨领域、跨区域新兴产业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同样作为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化工产业,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兴田指出,在全球化工产业升级换代迅速、国内产业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发展后劲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吉林省石化产业面临着成本偏高、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较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缓慢等挑战。
推进吉林省石化产业的优化和发展,舒兴田认为,必须研究石化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从而推进吉林省石化产业的绿色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他建议,重点在补齐烯烃短缺、促进石化和汽车产业融合、高端精细化发展、生物质产业链高端延伸四个方面布局。
新兴产业:加速释放优势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近年来,吉林省对新材料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吉林省新材料产业总投资为160亿元,位居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投资额的首位,占比为25.6%。
尽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看来,吉林省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
对于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李元元建议,继续发展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加快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领域,大力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促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省内的成果转化。
吉林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北药基地,全省共有药用生物资源2790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吉林省医药健康工业基础雄厚,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健康企业376家。
“这些都为吉林省大力发展医药与健康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说。
经过调研,黄璐琦发现,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没有很好解决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等。
为此,他建议,吉林省应立足于现有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医药三产融合发展。
人才资源:激发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需要人才引领。
“人才是区域创新系统最核心、最具价值的资源,是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力。”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说。
调研发现,吉林的人才科教资源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人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人才的科研成果与市场衔接不紧密,人才的专业方向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企业吸引集聚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
那么,吉林省该如何发挥人才科教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呢?蔡莉认为,人才、创新与产业,三者互激互励,彼此协调融合,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才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要让人才切实进入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使人才成为企业创新主体的核心力量;大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环境,让人才紧密围绕市场开展创新活动;要面向发展规划调整人才的专业布局,使人才起到支撑机构调整和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要在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的同时培养和使用好本省人才,形成中国北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高地;要把体制内的人才活力释放出来,特别是要让中直单位的人才充分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基于产业链的创新链与人才链的资源整合,使得人才驱动创新,与产业衔接更紧密,有助于人才推动产业纵深发展作用的发挥。”蔡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