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军 来源: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5/27 13:16:34
选择字号:
郑兰荪:一个中科院院士的如皋情结

 

人物名片
 
郑兰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1986年5月在美国Rice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0年,我市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携手厦门大学,共同研发固体酸化催化剂,该技术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隆昌化工与郑兰荪院士的团队共同建立院士工作站,有院士团队6人,企业团队22人。
 
隆昌化工的院士工作站是郑兰荪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作为隆昌化工院士工作站技术委员会主任,郑兰荪对隆昌化工在无机化学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寄予厚望。
 
事实上,隆昌化工目前已拥有150多项专利,先后通过了1项江苏省新产品、26项江苏省新技术和24项南通市科技成果鉴定,获得江苏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以及多项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年销售收入和利税的递增幅度均超过25%。
 
能够从一家老化工企业成功变身为国内最大的氯化芳烃废弃物处理企业,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达到65%以上,隆昌化工实现涅槃重生,郑兰荪功不可没。
 
在郑兰荪的帮助下建立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和江苏省废弃氯化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近年来,隆昌化工每年都会拿出大于销售收入5%的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先后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使得“科技之花”结出的“产业之果”。
 
“与高校的研究生相比,企业的科研人员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厦大与隆昌的合作除了技术的转移和交流,也是大学和企业文化的交融,我也更看中隆昌化工的真诚和努力。”郑兰荪一直勉励隆昌化工的技术研发人员做好新产品的攻关研究,通过进一步的进修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在隆昌公司科技表彰大会上,作为中科院院士的他,会亲自给获奖者颁奖,企业的每一点进步都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这种高兴源于他骨子里的科技强国梦。
 
1986年5月,学有所成的郑兰荪动身回国。美国、德国、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同行均以优厚的条件挽留,他都谢绝了。回国后,郑兰荪进入厦门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他研究的方向是激光产生原子簇、激光化学等,这在当时的国内基本是空白。郑兰荪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利用国外先进实验室先做一些研究,尽快拿出成果。二是在国内一切从零开始干,这样干周期长,风险大,可能几年内出不了成果,却能在国内开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郑兰荪毅然选择了后者。他四处申请经费,购买仪器设备,筹建自己的实验室。
 
一直以来,郑兰荪都在自己的领域追寻着科技强国的梦想,自从第一次踏上如皋这片土地,与隆昌化工这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开始合作,郑兰荪就和如皋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是合作,郑兰荪却一直没有拿隆昌化工与他签订院士工作站协议时的30万合作经费,他说,企业经营和生产更需要钱。他不但自己来这里,还带着他的学生--厦门大学博导、教授、长江学者郑南峰来这里。作为博导的郑南峰教授指导的惟一一个在职硕士也是隆昌化工送到厦门大学培养的员工。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新时代,不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关起门来搞科技,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和新的突破。”公司董事长佘道才认为是郑兰荪为隆昌化工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郑兰荪认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更要重视和珍惜环保与循环经济,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才会比较容易实现,企业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离不开与高校研究所的合作,高校一定会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撑。”
 
郑兰荪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每年都会到如皋来,因为这里也是他的梦想延续的地方。□记者李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