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5/23 10:05:09
选择字号:
全国科技周活动掀起“热浪”

 

作为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全国科技周活动上个周末同步登陆3000多个科研机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掀起一阵“科技热浪”。尽管北方多地持续高温,但这并未影响家长孩子对科技的热情,仅中国科学院就预计接待公众50万人次。

5月20日,作为全国科技周活动的重头戏,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在全国12个分院、100多个国家科研机构拉开帷幕。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公众科学日”活动上,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在数百名大小朋友面前就“身边的天文”进行了一番科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天文其实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大家使用的Wi-Fi,最早是天文学家发明的;我们听到的‘北京时间’整点报时,是国家授时中心进行授时,其前身就是天文台……”

5月21日,国家天文台被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联合评定为“国家科研科普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4家经过评审认定的国家科研科普基地之一。严俊说,作为天文研究的国家队,“我们不仅要在天文学前沿开展探索,还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履行国立科研机构的责任,做好科普工作”。

科学家搞科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他们首先要绞尽脑汁“降低”科学的门槛,让公众先走进科学的殿堂。比如编程,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枯燥。但在中科院计算所,孩子们却趴在地上,“捯饬”着手里的平板电脑不肯起来——他们在给玩具车编程,不过所使用的并非专业人士常见的代码语言,而是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功能用词。

这款应用的开发者是中科院计算所研究人员刘雷,他告诉记者,这是专门为小朋友量身定制的,采用了模块化组件,意味着小朋友们可以在不懂任何代码知识的前提下,依然享受编程过程中的“创造性”乐趣。他说,这不仅有利于儿童编程的教学,也能够激发小朋友们的创作兴趣。

自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被关注度在持续增加。5月20日,作为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为立所之本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该所第十三届公众科学开放日活动上,借助这一热点大秀“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吸引不少市民、中小学生参与。

在自动化所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有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展区,这里展示了自动化所在人工智能领域与行业融合的“人工智能+”系列成果,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康复、人工智能+生物认证、人工智能+平行系统等。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暨声学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包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6000米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系统等在内的“科学重器”受到公众的热捧。声学所也打开“大门”,让参观者深入声学试验的一线进行体验。

据了解,从2001年起,每年5月的第3周被定为“全国科技活动周”,截至今年,已迎来第17个生日,成为我国公众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品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