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5/21 19:22:10
选择字号: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2017年公众科学日纪实
“给地球做CT”:近距离感受大科学装置的魅力

科普报告现场小观众与科研人员积极互动 

公众在交互体验区 

北极熊冰雕吸引了很多小观众前来围观 

“如果海洋不动了,对地球会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给地球做CT?”

“原型机是什么?”

5月21日,在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举行的2017年公众科学日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围着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郑伟鹏,饶有兴致地问个不停。

“很多小学生问得很专业。”郑伟鹏在随后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包含大气环流模式、海洋环流模式、海冰模式等众多分系统模式的软件系统,配上高性能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硅立方”,再加上多终端多尺度的可视化交互系统,如此复杂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该如何让公众更好地了解?

为此,作为此次开放日活动《给地球做CT》科普报告的主讲人,郑伟鹏可费了不少心思。他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个报告,他专门向自己上小学的女儿征求了不少意见。

“从5月初开始就准备报告,刚开始做的基本是给专业人士讲得,跟做学术报告似的。”郑伟鹏告诉记者,跟家人反复沟通后,报告才不断调整成形。

此次大气物理所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处处体现着用心。

会场正中央一个晶莹剔透的北极熊冰雕就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围观,原来,这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全球变暖对气候带来的影响而专门打造的。

此外,围绕“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设置了为大装置征名、AR体验海洋环流、远程交互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让公众更全方位地了解了大装置与普通人生活的密切关系,也让更多青少年对科学家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线下活动搞得热闹,线上活动也不落后。此次科普日活动,大气物理所还特意采用了网络直播方式。借助该所拥有790万微博粉丝的科普大V,对活动进行网络直播,让不能到现场的人借助网络感受到了科普的魅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