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产业的极速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变革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判断人工智能带给未来社会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5月19日,在浙江大学120周年庆主题活动之一的“智慧共享体系实验室研讨会”现场,有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智慧共享体系实验室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智慧共享体系实验室”的策划者、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为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智慧共享体系实验室是一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同研究的新型平台,该实验室的出现填补了中国社科领域未来学实验室的空白。
正如唐孝威院士在《一般集成论》里指出,学科交叉并不是原有课题和设备的拼凑,学科交叉过程是一个集成过程——不仅要有不同学科的知识集成和技术集成,还需要合作团队的资源集成与管理集成。
张为志介绍,智慧共享体系实验室拟依托“科学家+民间资本”和“项目+市场”的路径,为IT技术和人工智能提供模拟应用场景。它可以模拟各种未来应用场景,从而对最新的智能科技成果进行检验与纠错,推动智能科技的进一步创新。
同时,该实验室的建成还将为人文社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即未来学研究。在模拟的实验室环境下,研究人员能够探索人们心理、文化、艺术、伦理等方面的转化趋势,进而探究非现场环境下人文社科的发展演化新方向。
当前,智能技术进入了新的集成阶段,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融合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讨会围绕上述最新进展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发现社会大脑机理,能为未来超智能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新社会秩序建构与维护找到解决途径。而对智能科技大集成所引发的社会变革进行实证研究,将走出一条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同研究的新路。
研讨会由浙江大学、达闼科技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社科院和中国电子商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