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追梦人 丛玉隆》,袁桂清编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本报记者 张思玮
检验医学,在普通人眼中只是一个“化验员”“技术员”的代名词,即便是一些医务工作者也不免存在偏见。但翻阅丛玉隆的学术人生轨迹,检验医学却成为他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也正是丛玉隆,才使得检验医学从深藏幕后逐渐走到大众前面,甚至有人把我国检验医学的最近几十年称为“丛玉隆时代”。
丛玉隆,我国著名实验诊断学专家,他最多的时候曾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会长、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检验医学学会主任委员等6个检验领域“主委”。
每当听到有人称赞他“了不起”,丛玉隆总会说:是时代造就了我,是检验医学界的老专家和同行们“捧”起了我。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光环与荣耀的背后,是他默默坚守、学而不厌、钻研不止、锲而不舍……
《显微镜下追梦人丛玉隆》一书正是以丛玉隆从事检验医学54年的学术人生脚印为寻觅方向,以我国检验医学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揭示和呈现丛玉隆学术人生、精神境界和成长脉络的同时,展示和勾勒出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历程。
该书的作者袁桂清曾担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部编审、《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等职务,他与丛玉隆搭档和交往多年,最深的感触就是“丛主任总能给人带来一股正能量,有魄力、有担当”。
从中专生到博导
丛玉隆的幼年时代生活艰辛,这激发了他不甘于现状,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改变人生乃至家庭命运的斗志。而父亲因病过早去世,又点燃了他内心中从事医学的“火种”,梦想成为解除患者病痛的良医。
初中毕业后,为了能够减轻家庭负担,丛玉隆报考了北京卫生学校。中专毕业后,年仅19岁的他被分配到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医院,一干就是12年。
1979年,他考取山东大学研究生,师从著名血液病学专家张茂宏。谈起研究生阶段的最大收获,丛玉隆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过去只关注的是显微镜下的标本,而正确的应该是将检验的标本与临床的病人相结合。”
硕士毕业后,他回到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检验科工作,并迅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之后,丛玉隆被以“特殊技术人才”的身份引进至解放军总医院,并担任临检中心主任。从这里,他带领团队开启了国内检验医学的新篇章。
“必须从临床中找到新的课题。”这是丛玉隆在进入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后设置的第一个规矩。几年的扎实工作和努力,丛玉隆带领科室成为全国检验科的标杆,他自己也担任了博士生导师。
“生活中,总是有着那么几个‘极少数’,他们在惊涛骇浪的历史海洋中驾一叶扁舟为理想而冲锋;他们在小小的花盆中埋下希望的种子,再用不懈的坚持和执着与寂寞浇灌出参天大树。丛玉隆就是其中一个。”袁桂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
可以说,检验专业对临床来说,就是侦察兵,检验人员是临床大夫的“眼睛”,要靠侦察兵来发现敌情。
鉴于此,丛玉隆提出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转变的理念。这种转变不只是名词之间的颠倒:过去医院检验科只根据接收的检验标本提供检验报告,目标是保证出具的化验单能够准确反映标本的情况,从事的仅仅是检验工作。而现在的检验医学是将检验工作视作病人诊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透过手中试管的标本看到病人。
“也就是说,从过去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向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断和治疗为目的转化。”丛玉隆提出的这种理念,得到认可并迅速推广。
这一理念让检验质量成为重中之重。
丛玉隆意识到,实施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可以帮助国内医院检验科建立标准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于是,他将ISO15189文件的内涵、过程控制理论、医学实验室全过程以及国内医学检验普遍存在的问题四方面结合,创建了“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图”,也被国内外业内专家称为“丛氏流程图”。
“过去,国内对检验科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各家医院各搞各的,现在大家都知道要提倡检验的过程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丛玉隆说,ISO15189既是对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要求,也是体外诊断产业准入的标准。
自此,全国很多三甲医院检验科以及第三方实验室等机构相继通过ISO15189认可,“这样才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了保证。”丛玉隆号召,检验科要把与临床交流和沟通作为常态工作,向临床宣传检验项目选择、结果解释和质量控制的专业知识,提供咨询服务,找到最直接、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检验项目和组合。
从一个人到一批人
丛玉隆从科室主任到全国检验分会的主任委员,他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团队的发展,还希望能够培养一批检验人才,带出一支业务过硬的检验人才队伍,引领国内检验医学的学术发展。
曾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的沈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丛主任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搭建体现中青年技术骨干自身价值的平台,培植学术技术梯队。”
丛玉隆还为设立检验医师开创先河。过去,我国的检验医学行业只有“技师系列”职称,没有“医师系列”职称。于是,丛玉隆从建立我国检验医师岗位、职责定位,到基地培训、基地建设等每一项工作都参与其中。这背后,受益的不仅是全国20多万的检验人员,更深层次的受益者是病人群体。
“最终,让检验医师成为临床与实验室之间沟通的‘桥梁’。”丛玉隆说,检验医师应该是既掌握检验技术,又熟悉临床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或许,在别人眼里,丛玉隆有用不完的能量,但是他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有疲惫,也会有辛酸,而支撑他在检验道路上一直前行,或许只能归结为两个字:热爱。
《中国科学报》 (2017-05-19 第6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