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人才队伍状况堪忧》《企业为何不愿为专有核心技术申报专利》《地方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积极性低》……作为全国各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每年的成果之一,《站点信息》成为反映科技工作者在就业方式、科研环境、生活状况、流动趋势、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效载体。
自2005年至今,随着调查站点体系、调查制度愈加完善,各级站点的调查水平、效果也明显提升。为了做好科技工作者的显微镜、传声筒,基本为兼职的站点调查员是否又遇到些问题?又积累了哪些优秀经验值得借鉴与传承?来听听站点一线人员及设计管理人员怎么说。
真心和热情换得进步和支持
苏州市科协主任助理邵志峰2012年开始接触调查站点工作:“起初都是自己在写稿子,找信息源时了解到的东西也很肤浅。”后来逐渐摸索出经验,并扩大了触手。比如媒体曾报道木结构建筑工艺面临失传,邵志峰通过搜索,发现苏州已经有一家企业专门成立了名为“香山工坊”的公司,以保护这门技艺,他决定以此为案例深入调研。
“香山工坊将能够找到的相关手工艺匠人聘请过来,盖了一幢40平方米左右的木屋,整个过程用影像保存了下来,所有的砖、木都是用老技艺建造出来。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同了,老技艺用到的石头很多都已经不开采了,但是至少要有人懂这件事。”一次调研了解得不够全面深入,就整理思路再去、再核实,如此,邵志峰将形成的信息稿件上报,引起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协领导和苏州市分管副市长的重视,不久,苏州市住建局、园林局牵头,出台了相关保护意见。
“要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调查员还须独具‘新闻眼’。”福建漳州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调查站点余艳芳总结经验认为,“需要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的历练和知识沉淀,更需要的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满腔热情,换得真心与支持。”
除了信息上报,配合中国科协完成对科技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是各级站点的另一项重要工作。邵志峰感慨,在苏州69个市级站点刚成立时,都要靠下派完成任务,经过几年的辅导、磨合,“现在问卷来了都是站点自行主动认领,完成效果也很好”。
从吐槽到提建议
“每次开培训班交流时,大家基本是在反映站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但从今年开始,明显感到,更多是提建议,真的是把他们的经验拿出来交流。”4月中下旬,2017年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培训班分两期在贵阳市、南京市召开,来自全国的600余名一线调查员参加了培训,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调查研究处处长宫飞,回想起近年来调查员工作积极性的变化感到,“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并有了一些获得感,尤其一些上报的站点信息得到中央批示,能感受到一些认同。”
宫飞介绍,从2005年至今,以调查站点为重要依托,中国科协完成了100多项调研课题,其中几十份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在2003年、2008年、2013年中国科协3次完成了全国科技工作者面上调查,2017年的第四次调查也启动在即。调查站点体系正成为党委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同时也成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
期待更多认可
然而人力、经费仍然是调查站点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湖北大学调查站点工作人员曾庆欢在经验交流中表示,他曾通过日常观察,发现科技工作者存在参与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这一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个人难以组织较大的问卷调查来支撑判断,并形成成熟的《站点信息》上报中国科协。
“经费问题,够不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费不好花。”宫飞表示,许多站点是委托区域部门代管理,可是各个省的经费管理情况不一样,“每个站点每年经费1万元,有些站点设立在大学,1万元站点经费是当科研经费来管理;有些在地方科协,就当行政办公经费管理。从普遍反映的情况看,站点经费对站点工作人员个人的激励效果不太理想。我们也考虑,争取出台一个经费使用的指导意见,加强规范管理,调动人员积极性。”
多位调查员向记者反馈,尽管许多人面临身份认可度不高、工作量不被认定、晋升空间狭小的情况,但目前各级站点的工作推进最大的动力仍来自调查员的工作热情。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调查站点建立在科技工作者密集的地方,能够直接联系一线科技工作者,这是科协的优势,更是科协建设三型组织的重要抓手。”宫飞期待,“在更完善的规范制度下,中国科协调查站点体系今后能够更好地发挥显微镜和传声筒的作用,及时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意见诉求,维护好科技工作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