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扬州大学以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种好科创人才培养的“责任田” |
■本报记者 陈彬 通讯员 张露 姚丰华
“老师,这个菌如果培养的时间更长,那么它的性状和功效会不会有所改变呢?”不久前,在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里,一位大二的本科生向他的导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导师则根据学生的提问,帮他设置了一个实验,并由此开始了一番新课题的研究。
如今,本科生的导师制对于大部分熟悉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了,但多数人知晓这种模式,却是近些年的事情。然而在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这种各个年级的本科生打破年级限制,让他们自主选择导师研究课题的新型本科生导师制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
经过将近20年的改革创新,本科生导师制在这个学院已经走上正轨,孕育出自己的特色,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愈加深入的认识
不客气地说,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先驱”了。
“我们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谈及当初设立本科生导师制的初衷,该院团委副书记蒋越星表示,当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更多的是为了解决教授上课地点固定在三尺讲台的限制,让学生能与教授面对面交流,方便学生把心中的疑问当即提出。然而,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对于本科生导师制,老师们的认识要深入得多了。
“现在大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更要用创新的方式学会自己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自己获取知识。而本科生导师制则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考的展开。”蒋越星说。
据了解,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各个方面都有创新,以满足各个时代的学生需求。目前在该学院,学生不分年级,只要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就可以与其“结对发展”。这样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各个年级的同学们打破年级限制自由讨论,针对提出的问题,导师们给予实验建议,让同学们自己用实验得出结果。
“课本和网络上虽然有问题答案,但是这远不足以让同学们把知识化为己用,打破年级限制,让高年级的同学们运用他们的知识,让低年级的同学们运用他们的想象与好奇,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这样也会将知识获取的效果最大化。”采访中,该院人畜共患病实验室教授黄金林对这种方式很是赞赏。
“分级实施”的措施
虽然学生可以“跨年级”选导师,但这并不代表学院在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培养上,也可以“打破年级界限”。
就在去年,黄金林和他的几位同事、学生一起针对学院的导师制,发表了一篇专门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们对于不同年级的导师制特点和方式做了详细介绍。
“刚步入高校的大一新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懵懂好奇。在此期间,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黄金林说,因此在导师配置上,学院采取“1+2”的培养模式,即一名本科生配备一名在职教师、一名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主要职责是在新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大学规划,并监督其执行。
在进入大二年级后,学生将要面对专业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个人发展目标的迷茫。为此,导师制也会相应调整方向。“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巩固、个人能力发展、个人毕业目标确立等方面的教育。”黄金林表示,其间,每名学生均跟从一名教师以及一名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则主要侧重个人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科研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的大三及大四阶段,导师制则主要以科研能力培养和毕业指导为主。尤其是在大四阶段,由于学生即将面临毕业选择,因此个人导师的构成回归到“1+2”模式,即一名本科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和一名行政导师。“专业导师及其研究生助理负责学生四年的学业辅导;行政导师负责学生在就业、考研、面试、创业等环节中遇到问题的答疑、建议和工作推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最快最好地融入社会。”黄金林说。
从学生四年期间导师制的方向调整不难看出,除大一阶段外,其余三年间,科研意识和能力一直都是导师制等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这样的设置是否取得了效果呢?
勇于竞争的精神
对于大学生而言,评价科研意识和能力水平的一个很直接的标准,便是在各项科研竞赛中所取得的成绩。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是在20年前正式实行的。在这20年间,该院已经连续18年主动参与到各种科创比赛中,而且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省教育厅颁发的第七、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八、十一、十二、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三等奖,第六届“挑战杯”巨龙最佳制作奖、首届全国大学生 创新实验大赛二等奖(2项)以及关于科研创新类的8项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
“当然,这丰硕成果的背后肯定有着很多困难,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确定研究对象、不能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蒋越星回忆道,“好在我们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是把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做知识的真正主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创新精神。”
在知识获取、精神锻炼后,竞争精神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竞争是学院的内在灵魂,科创比赛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在努力争取的事情,18年的科创比赛学院都鼓励我们参与,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该院学生会主席温天乙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才培养之外,在本科生导师制和科创比赛的过程中,该院有很多的科研成果已经实际应用。据了解,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已经与多家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人员技术培训等,给它们解决实事,降低生物方面的损失,给社会更多的保障。
“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社会服务,在科创过程中,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社会。未来,我们培养的学生更能给社会带来收益。”该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夏泽清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5-09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