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5 10:11:18
选择字号:
范雨素的金句和人工智能

 

■张田勘

【如果要教会人工智能(AI)写作,抛开作品的宏大叙事和深邃立意,仅从语言文字的使用来看,人工智能会不会比人写得更好、更吸引人,就像范雨素的金句那样,一开始就引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我是范雨素》的文章让范雨素走红,让范雨素走红是因为她描写其在北京打工的艰辛生活,类似《北京折叠》中的底层人。不过,吸引人们把她的长文读下去的原因是,在文章的开头有这么一句“金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后来,怼上了《我是范雨素》的人扒拉出了这句金句的来源,那是席慕蓉的《青春》中的句子: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还好,不是原句逐字逐字地抄,算是借用或引用,也有创新。这让人联想到一个问题,在创作的世界里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描述,但是,如果要教会人工智能(AI)写作,抛开作品的宏大叙事和深邃立意,仅从语言文字的使用来看,人工智能会不会比人写得更好、更吸引人,就像范雨素的金句那样,一开始就引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在信息量的收藏和模仿上,AI是太强大了。而且,在一些文本或文学作品的写作上,尤其是在需要对语言(其实应当是言语)的精雕细作上,AI现在已经比肩于人,甚至超越人。下面两首诗,估计就不会有太多的人能区分出来是出自人还是AI之手(答案在文末)。

悲秋:幽径重寻黯碧苔/倚扉犹似待君来/此生永失天台路/老凤秋梧各自哀

春雪:飞花轻洒雪欺红/雨后春风细柳工/一夜东君无限恨/不知何处觅青松

然而,正如范雨素的文章不只是靠金句吸引人一样,即便只是文句的使用也体现了行文用句以外的内涵,如个人经历、创新和活用,以及作者自身特有的文字风格。

被称为金句的“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的句子实际上就是范雨素读过的书的部分浓缩,因为,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同样,人的容貌里,藏着他曾读过的书。不仅范雨素的容貌里,更多的是文章和金句里就藏着读过的席慕蓉和其他作者的书。

显然,这一点难不倒AI,而且是AI的强项。一个人一生读的书再多,也不过学富五车,AI读过的书可以穷尽人类从洪荒到文字记载历史以来所有的信息和精神产品。尽管AI读过的书和信息量与人相比有天壤之别,人的消化能力却是AI不能比拟的。而且,消化是另一种脱胎换骨的生命和创造力的转化,从物质上是把动植物的DNA转化为人的DNA,从精神和意识上是把他人和人类共有的文化基因转化为自己的文化基因,并且,每个人的消化和转化能力是不一样的。由此,有的人成为大家,有的人只是文抄公;有的人成为仲永被人伤,有的人大器晚成被人赞。

余秀华尽管也看不上范雨素的文章,但她的评论道出了一个要害。每个生命自有来处和去处,不能比较,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AI不会有范雨素和余秀华独有的人生和苦难,因此,后者写出来的文章,无论是诗还是随笔,抑或是其他,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当然两者也是可区别的。并且人写的东西与人工智能所写的东西的差异完全大于人写的作品与AI所写的作品的差异,这也正是今天,为何AI不能通过图灵试验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便是词语和句子的应用,作为人的写作者,如范雨素,在其文章中更多的是跳跃、闪烁、创造着自己独有的文句,她形容她的小姐姐脑子里有一万首古诗词内存卡,表现的是千年岁月与IT时代的交媾;她说锄头、镢头、铁锨,把她的大哥哥要当文学家的理想打碎,是现实和理想的不兼容;她说她的母亲口才好,张嘴说话就有利口覆家邦的架势,呈现的是狗尾巴草区别于牡丹的生活方式……

这些语言和文字恐怕内存里哪怕全部装载和复制了范雨素的所有家乡话和方言的AI都不可能写出来。范雨素的命运和她的大家以及现在的小家(单亲家庭)的命运通过其个性化的文字跃然纸上,同时由于其并没有以悲情的呐喊、展现血淋淋的伤口和抱怨命运的不公,而让人心生感动和感慨,还有种种见仁见智的解读,并在后来产生了全社会的互怼。不过,范雨素对命运一点没有抱怨似乎也是不准确的,但是,这种抱怨似乎又拿捏得当,如把席慕蓉的诗句转换为金句,从而赢得人们的同情。

这一切,如果只是给AI装上一个软件,而且是范雨素的人生经历的软件,未必就能写出《我是范雨素》,更何况,已经写出了《我是范雨素》的范雨素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未必就能再写出与《我是范雨素》相同或相似的文章。如同每个人一样,范雨素也不可能同时踏入一条河流,更何况人和河流都是在流动的,既可能相向,也可能同向。

(悲秋为人作,春雪出自AI)

《中国科学报》 (2017-05-05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