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4/26 10:59:32
选择字号:
食品安全从熟人模式推展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在“熟人模式”中,消费者期待生产者采取生态、可持续的种植、养殖方式,保障餐桌的食物安全。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催熟剂等化学药物,养殖也以散养为主,不饲喂抗生素、激素。

■本报记者 王卉

“食品安全从大的层面一直解决不了,但是在小众中,可以说已经解决了。”

日前,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课题组、中医药国情调研组主办的“熟人模式与食品安全”圆桌会议上,食品安全课题组组长邢东田如是表示。

食品安全在小众中之所以得到解决,在邢东田看来,主要是依靠一种“熟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社区支持农业(CSA)、“社区互助农业”、生态平台等等。

熟人模式,简单地说,一是产销能长期合作,生产者能够得到长期的合理的收入,不违规收益高,造假动机大大降低;二是信息对称度高,信息共享,责任明确,违规成本很高,造假容易被发现,也容易追责。

在“熟人模式”中,消费者期待生产者采取生态、可持续的种植、养殖方式,保障餐桌的食物安全。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催熟剂等化学药物,养殖也以散养为主,不饲喂抗生素、激素。

它实际上是一种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助、互信、相互提携的团结经济模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瑞士,后在日本得到初步发展。据报道,如今在美国已有上千家CSA农场,在中国经过近十年实践,发展势头日益迅猛,也给更多人带来食品安全的希望。

一类助力的平台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很成功,具有标志性意义。”邢东田说。

从最初的一两月开集一次,到现在一周开集数次,每次市集都能吸引几百到几千位消费者。

作为全国十多个类似的农夫市集的排头兵,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也是从一群志愿者开始的。2010年,日本艺术家植村绘美等人联合从事有机农业多年的当地小农场,一起举办了最初的市集。

从最初一名志愿者,常天乐逐渐成为北京农夫市集的主要组织者。在常天乐的众多项目工作任务中,考核要求加入市集或已经加入市集的农户是一项重要而繁重的工作,目的是尽可能了解农户的生产情况是否达到生产安全放心食品的要求。加入市集的农户必须作出一个承诺,市集工作团队和消费者随时都被允许进入农户的田间地头,这样农场实际上是每天都在被监督之下。

为什么做有机生产?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平台上的一位生产者,是因为发现村里不少人不到50岁就得了癌症,他意识到靠大规模使用农药、除草剂的化学农业的生产方式,农民是第一受害者,他想改变这种状况。

一墩青农村社区发展促进会理事长成鹏飞借助农夫市集平台找到了产品的出口。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成鹏飞之前做过公务员以及NGO扶贫工作的项目官员,他发现,有机农业既能保护环境,也能提高农民收入,同时由于对儿时食物的味道念念不忘,他下决心回乡做有机农业。

成鹏飞每周基本都从张家口来北京赶集,虽然更多产品销量是从微店、淘宝和其他渠道买走的,但是,这些线上渠道的顾客大多来自农夫市集。他感受到,在市集上和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卖东西也变成了交朋友的过程,借助熟人和平台,在熟人中建立口碑,转化为线上销售的客源。在他看来,网店只是销售的工具,真正建立信任关系,还是要靠农夫市集这样的“熟人模式”。

现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采用熟人模式,与全国百余位农户合作,保护耕地与水域面积数十万亩。

有定力,就可以实现有机生产

衡荣农业创始人贺建增此前在IT通信领域工作10年,其间每次回到农村他都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教育缺失、环境污染、农民还挣不到多少钱,他想为农村做点什么。

2004年贺建增回家乡山西调查了200多个村子,又找一些农科院、林科院专家学习交流,包括在北京做了些市场调查和问卷调查,发现有机农业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春节前决定回老家投身有机农业。

从熟人支持开始,他把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一体的循环体系所需要的各个节点的技术试了个遍,5年时间基本建成有机生态产业链模式。

近些年来贺建增在全国深入调研过的县有二十多个,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要拜访当地的老农民和已经退休的最基层的农技干部,学习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和驱虫方法。比如,辣椒水、烟叶、蒜根、青蒿酵素、板蓝根酵素、核桃皮酵素和西红柿茎叶等等,其实都可以代替农药防治病虫害。

贺建增认为,从一开始,只要自己心里有那份坚守的定力,完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有机生产方式完全可以实现。通过对各地传统农耕方式的集成,再加上现代无害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现代育种方法、耕作方法等)的充分融合,可逐渐实现有机农业不减产。

2013年以后,他们逐渐推出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以县着眼,以村着手。以前是组织一个村愿意干的村民来干,之后,是让村里整村的农民组织起来按这种方式进行有机生产,同时推动有机产业、生态乡村和人文社会的建设。

“要做好这些,就是农村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组织,大家之间互相团结互助和相互监督,这个体系实现的是真正低成本可持续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贺建增说。

有机生态农业在发挥榜样作用

虽然农业规模经营被作为潮流不断倡导,但《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从不少种养植者的实践来看,一些农作物品种小范围种植是安全的,一旦单一物种大面积工业化模式推开,就面临彻底崩溃,因为要靠大量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药物来维持。养殖业也一样,小规模更能保障健康养殖,规模一旦做大,药物等大量使用就常常难以避免。

贺建增表示,中国传统农业千年来很好的经验就是,采用轮作和间作就能把病虫害降低很多。或者一片地100亩种玉米、200亩种豆子、另100亩种别的,这也叫间作。

在贺建增看来,一个村一个村范围的生态平衡做好,真正有机生产做起来很快。

2017开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体的绿色农业的春天正在来临,目前中小型的有机农业探索实际为农业发展做出了榜样。

“作为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陈卫平的研究方向与食品安全有诸多联系,他自己选择购买生态有机食材已经四五年。

《中国科学报》 (2017-04-26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