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2016中国好书”盛典活动登陆央视科教频道。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举办的2016年“中国好书”榜单揭晓。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策划编著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喜获科普生活类好书奖。
证书和奖杯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驱动发展已势在必行。能否洞察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能否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将直接影响世界各国在未来的兴衰。当前,发展的巨大挑战和重大机遇并存,中国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培根、马克思等思想家都认为正是来自中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进程。而除了我们熟知的“四大发明”,中国人到底还做出过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这是我国科技史学者要回答的问题。提问者来自科技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来自不同层次的决策者与管理者,还有学生和其他读者。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金秋鹏先生在1995年出版过《一百项中华发明》,华觉明先生在2008年发表过《中国不仅仅有四大发明:中国二十四大发明述评》一文。
2010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岳良院士和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杨炳麟教授访问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张柏春所长及郭书春、韩健平、韩毅、苏荣誉、彭冬玲等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专家讨论如何补充美国出版的Milestones of Science挂图,因为它未收入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张柏春等认为,我们编制中国科技发明创造挂图比修改美国出版的挂图更可行。此后,张柏春曾与华觉明、罗桂环、韩健平、关晓武等先生讨论如何向广大读者推荐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并于2013年7月开始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吕建华副社长商讨合作出版挂图及相应图书事宜。
2013年8月5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并举行首次会议,依托研究所的古代科技史研究室,正式启动“发明创造评选”活动及相关出版物的筹划。参会者有自然科学史所的华觉明、张柏春、罗桂环、韩健平、孙显斌、韩毅、彭冬玲,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吕建华、赵晖。11月研究组举行学科召集人会议,推选各学科史的备选条目;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各学科领域共百余位专家学者的意见。2014年3月11日,古代科技史研究室和图书馆组织召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评选汇总讨论会,张柏春、罗桂环、韩健平、孙显斌以及各学科评选召集人、离退休专家、古代科技史研究室成员等共计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汇总各学科史专家通讯评审反馈的意见,逐项评审备选条目,初步推选出113项重要发明创造。
2014年3月21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网站公布113项发明创造的初步推荐清单。此后,又经过多次讨论,并征得一些外国专家的咨询意见,遴选出85项发明创造。2015年1月28日,《光明日报》对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推荐的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进行了报道,并刊出85项发明创造列表。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全面启动条目撰写工作。2016年初,根据后续的反馈意见,研究组将清单中的发明创造增加到88项。
此项工作是集体通力合作的成果。先后参加此项评选工作的国内外专家有(以姓氏拉丁字母排序):艾素珍、Francesca Bray(白馥兰)、曹幸穗、Marco Ceccareli、Karine Chemla(林力娜)、陈久金、戴念祖、戴吾三、Joseph Dauben(道本周)、冯立昇、高晞、芶萃华、关晓武、郭书春、韩琦、韩毅、何绍庚、和中浚、侯甬坚、Jens H yrup、胡维佳、华觉明、黄盛璋、惠富平、姜振寰、Eberhard Knobloch、Wolfgang K nig、李伯聪、李文林、廖育群、林文照、梅建军、闵宗殿、潘吉星、丘光明、邱庞同、宋正海、Friedrich Steinle、苏荣誉、孙来臣、田淼、万辅彬、王冰、王守春、王玉民、王振国、汪子春、吴鸿洲、席龙飞、徐凤先、杨鸿勋、杨文衡、杨永善、曾雄生、张大庆、郑锡煌、周嘉华、朱建平、邹大海。参与条目撰写的所内外专家有(以姓氏拼音排序):陈巍、陈晓珊、杜新豪、冯立昇、关晓武、郭园园、韩健平、韩毅、韩琦、黄兴、李昂、刘辉、刘煜、马敏敏、史晓雷、苏湛、孙烈、王广超、王玉民、徐丁丁、徐凤先、张柏春、张佳静、郑诚、郑术、周文丽、邹大海。参与条目审定的所内外专家有(以姓氏拼音排序):戴念祖、冯立昇、关晓武、郭书春、韩琦、何国卫、华觉明、李勇、廖育群、罗桂环、孙机、汪前进、王光尧、武廷海、徐凤先、袁靖、曾雄生、张柏春、张居中、张燕、赵丰、赵志军、钟少异。
张柏春、罗桂环、孙显斌、韩健平等共同主持了研究组的工作。张柏春对挂图和书稿做了统稿,并与孙显斌、徐丁丁及各位作者校订了清样。孙显斌先后在陈巍、徐丁丁协助下,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图书馆和编辑部联络国内专家开展通讯评审,科研处在出版等方面协助做了管理工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刘彦琪为挂图与书稿的图片排版做了细致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袁靖、赵志军和刘煜以及成都博物院王毅、香港中文大学邓聪、南台科技大学林聪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陈悦和徐丁丁等专家学者慷慨提供了图片。《光明日报》编辑齐芳支持了发明创造评选活动的报道。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欣然为本书作序并题写书名。中国科学院传播局周德进局长对研究组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陈红娟、徐雁龙二位处长也提供了帮助,将其列入 “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项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罗静副司长也关注了此项工作的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吕建华总编、赵晖编审、王菡编辑及中文天地公司金丰先生为挂图与图书的出版付出了心力。
研究组谨向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
背景链接:“中国好书”奖介绍
“中国好书”评选活动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以“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宗旨,推动和引导全民阅读。参选的书主要来源为全国主要媒体发布的年度好书排行榜入榜图书,重点推荐的优秀图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月榜上榜图书,全国重点出版社申报的精品畅销图书,以及知名书评人推荐的优秀图书。 2013年为首届,每年入选的30种图书包括两种年度荣誉图书和主题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儿、引进版六大类别。这些图书具有鲜明特色:一是面向大众,切合大众读者阅读需求;二是市场认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的畅销潜质;三是颇具权威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品质和阅读价值。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我国权威的图书评测机构。自1989年创办以来,学会立足于读书界,团结文化界、学术界,服务于全国出版界及广大读者,在繁荣出版和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誉为“中国图书评论领域的国家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