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温暖宜人、充满生机的四月,我们迎来了清华大学的106岁生日。我谨代表学校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之前,在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母校写来贺信。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一百余年来的办学成就和优秀传统,要求清华大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这既是对所有清华人的极大鼓舞,更是对我们的巨大鞭策。
过去一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朝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奋力迈进。
更创新的清华,全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进大类培养,将49个本科招生专业整合为16个大类专业,强化通识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实施博士生招生改革,采用“申请-审核”制,优先选拔具备浓厚学术志趣与良好学术潜质的学生。设立“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教师每周固定时间接待学生自由咨询,缩短师生距离,让师生在面对面交流中迸发思想火花。设立长聘教授讲坛,让最优秀的学者展示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学养,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聚焦学科交叉、军民融合、前沿部署和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生态。
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核电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核能技术继续领跑全球。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界面高温超导、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前沿研究布局到位,呈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杨知行教授领衔的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科研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发现的清华简算表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乘法表。薛其坤院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施一公院士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经管学院钱颖一教授获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
更国际的清华,全面深化全球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好地联结中国与世界。全球战略颁布实施,国际化办学能力和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2016年9月10日,旨在培养未来世界领导者的苏世民书院正式开学,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发来贺信。
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共建的全球创新学院招收了首批学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开展全面合作,共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日内瓦建立培养和输送中国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与就业的基地;推动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米兰共同打造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启动建设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全面提升学校在前沿创新、国际合作和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水平。
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2016年学生出国学习交流人数再创新高。首次启动清华全球南方文化浸润系列项目,大力推进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生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学生到非洲、欧洲、中东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倡议成立亚洲大学联盟,共同谋划亚洲高等教育的未来,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清华的倡议已得到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5所亚洲名校的积极响应,联盟将于今年4月29日在清华正式宣告成立。
更人文的清华,进一步深厚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文理渗透,培养更多能够真正肩负未来使命的优秀人才。人文清华讲坛开启一年多来共举办8场演讲,文学家格非、国学家陈来、社会学家李强、伦理学家万俊人、历史学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晖、国际关系权威专家阎学通等一批清华知名学者在讲坛上分享灼见,让清华新的人文之光照耀校园、辐射社会。
2016年9月10日,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展示艺术之美和科学之美,开启清华人文艺术新篇章。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连续两年向本科新生赠书,实施学生深度阅读计划,发布首届水木书榜,推动学生热爱读书、勤于思考,建设更加人文、更加宁静的书香校园。顺利召开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格非教授的长篇小说《望春风》荣获《当代》年度最佳长篇小说。今年3月30日,时隔15年再次召开文科工作会议,着力提高基础文科水平,强化应用文科优势,推动文科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辛勤耕耘、成果丰硕。今年3月16日,清华大学召开新百年首次全校教职工大会,进一步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士气,全校师生员工正满怀期待、充满信心,共同用扎实的工作,开创新百年发展的新格局。我相信,在所有清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