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4/18 19:53:51
选择字号:
耕海牧渔筑建“蓝色粮仓”

山东省威海市桑沟湾海洋牧场 

今年初,科技部表示将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四大工程,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此前,由国家海洋局、农业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制定的《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已通过咨询专家组评审,相关工作陆续开展。

至此,耕海牧渔将掀起新的篇章。

所谓蓝色粮仓,就是进一步开发海洋渔业的蓝色资源,深耕“蓝色国土”。2015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近670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5%。而国民膳食中1/3动物蛋白来源于水产品。

然而近年来,我国近海污染问题不断加剧,渔业资源每况愈下,为了应对当前困难,打造国民的蓝色粮仓已迫在眉睫。

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

人口的膨胀和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都给粮食安全带来了许多问题。广阔的蓝色海洋成了我国下一步重点开发的“宝地”。

“蓝色粮仓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弥补陆地生态系统的不足,比如优质蛋白的供给;还可以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我国国民30%左右的蛋白来自于水产品,这些蛋白不仅优质,且脂肪含量很低,对人体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的提升非常有利。”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年来,杨红生一直致力于海洋农业发展战略和科研开发工作,参与起草了《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实施方案。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

“蓝色粮仓这个理念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真的希望实现对海洋农业的重新定位,使得增养殖活动能够有助于海域环境的改善,成为一种环境友好和资源养护型的全新生产模式。”杨红生说。

蓝色粮仓建设正是对渔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定位,使其与农、林、牧业共同构成陆海统筹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实际上,蓝色粮仓建设,是依托海洋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其中的“粮”主要是指海产品。由于海洋面积广阔,这些“粮食”种类也非常丰富。如何保障蓝色粮仓的“粮食”安全?这就需要从环境方面来入手。

“从环境质量角度,‘粮食’安全取决于周边的环境。所以我们构建了一套海洋环境安全监测体系,把好‘粮食’的生态环境关。”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陈彬看来,海洋相对陆地而言,开展的工作较少,可挖掘的潜力巨大。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生物质量和环境水平,相关工作的开展非常必要而紧迫。

海洋牧场是“主力军”

“蓝色粮仓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建设海洋牧场。”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段子渊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海洋牧场是未来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蓝色粮仓的“主力军”,其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调研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蓝色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海洋生态牧场示范基地时强调,深耕海洋,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

中科院长期高度重视我国海洋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为海洋农业的稳定健康高效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前瞻性和奠基性贡献。

近年来,在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驱动下,选择了山东省18家核心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和成果示范应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依托核心示范企业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莱州湾构建了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牧场(即蓝色海洋牧场),建设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山东“海上粮仓”建设的亮点和示范基地,并作为发展模式范例在全省推广。

“海洋牧场其实是构建一套相当于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比如我们在蓝色海洋牧场的试验结果显示一类水质覆盖70%以上的水域,虾、鱼等生物可以健康成长。”段子渊说。

据介绍,海洋牧场是一个陆海统筹的概念,一个是在陆基(海岸)进行种苗培育,一个是在海洋里分0~6米、6~15米、15~20米三个不同深度不同层次,构建不同的人工渔场,生长的藻类和搭配海洋动物也不一样。这样构建了立体的增养殖体系。

“既能实现自我循环利用海水、太阳的自然生产力发展海洋养殖业,又能改善水质,保护海洋环境。所以这是一条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段子渊表示。

杨红生对海洋牧场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他表示,海洋牧场是新的业态,兼顾环境修复、资源养护景观生态、高效生产、休闲渔业等,需要更多科技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由于海洋牧场生产的海产品价值较高,投资公司踊跃参与。目前,农业部已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 个、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2 个。今年,农业部印发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还要再新建8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下一步,中科院将在黄渤海五个不同区域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并且准备在南海海域构建海洋牧场。

面对当前大家参与热情高涨的趋势,杨红生则指出,海洋牧场建设实际上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绝对不能“一哄而上”。

引领新的产业发展

“蓝色粮仓是围绕水产养殖开展,从种苗培育、养殖环境、健康养殖模式、水产品加工、生态保护方面统筹协同发展的一个规划。”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蓝色粮仓建设可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往前发展。

专家认为,蓝色粮仓建设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带动新的产业,比如水产品加工。现在国家对食品加工业十分看重,然而我国水产品加工难度很大,因为国人喜欢吃新鲜水产品。

下一步,对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探索将会是科学家面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提高水产品加工水平,生产出更好的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加工食品。不仅如此,还可以将水产品产业链延伸到保健品、海洋药物等领域,推进水产品加工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雄厚的科技成果为深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育出156个水产生物新品种,是世界培育新品种最多的国家,建立了水产品生产追溯与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开发出一批海洋食品、医用材料和农用制品。

蓝色粮仓的关联产业除了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等之外,还涵盖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与三者紧密关联的行业,比如水产冷链物流业等。目前,多地已开展冷链物流建设工作,比如山东正在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

将来,蓝色粮仓的建设会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不光是产业本身的问题,还会遇到一些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新问题,我们必须要去应对去解决。比如生态灾害、高温低氧等。”杨红生说。

杨红生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科技助力蓝色粮仓建设实现一次飞跃,实现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创新跨越。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