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17/4/10 14:16:08
选择字号:
高校迁入雄安:好戏应在后头

 

过去一周,雄安新区亮相,央企纷纷响应。中船重工明确提出迁企入畿,中石油等30多家央企也表态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参加到新区建设。而被广泛认为也将转移的在京高校则比较谨慎,等待政策明细尘埃落定。

根据目前释放出的信息,部分在京高校迁入雄安在所难免,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名校迁出的可能性不大,但在雄安建立分校则是有可能的。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要集中疏解到雄安,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高校不同于央企总部,后者本身就在雄安新区有投资规划的需求,同时央企总部在哪对大多数央企而言并非伤筋动骨。高校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历史文脉传承和社会文化属性,在于教育有其规律,整体迁移的风险必须充分预估。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雄安新区也不会一蹴而就。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京高校整体迁移也好,跨城办学也好,都面临着师资、生源和财源的变数。毕竟,物理性质的一搬了之容易,搬了之后维持水准不坠甚至有所提升,就需要化学反应了。

存量改革往往牵一发动全身,增量改革则有可能曲线救国。我们的改革开放采取的就是渐进式增量改革,把蛋糕做大,用增量来稀释存量,从而解决蛋糕的分配问题。雄安新区的大学转移,存量肯定会进行调整,但更重要的是做增量。

高校迁入雄安,对于“千年大计”而言只是打基础,未来在这基础上如何繁衍,还需要规划、制度进行保驾护航。白纸作画,不仅指的是规划意义,更是制度意义。雄安的区位优势明显,但资源禀赋显然跟当初的深圳、浦东还是有差距的。因此,雄安想要崛起,除了各种资源倾斜之外,最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吸引人才和年轻人的制度高地。

雄安的大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来自北京的存量疏解,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形成雄安自己的大学特色。比如,一方面,推动雄安的高校更彻底地去行政化,教授治校、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突破现有的教育体制,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靠制度吸引人,而不只是靠硬件吸引人;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我国一直逡巡不前,使得大学教育的供给不足、缺乏创新。在美国,顶尖大学,公立私立都有,说明公私之别,并不是大学好坏的标准。虽然中美国情不同,但民办高校在我国的发展水平实在不高。因此,雄安是否可以成为民办高校的另一块试验田,解放思想,敢试敢闯,在机制上导出一条严谨活泼的大学之道。

在初期,迁入的高校成就了尚“一无所有”的雄安。越往后,则是根据新的发展理念建成的雄安成就了这些高校。如果是这样一条路径,我们便可以击节叫好,好戏还在后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