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4/7 1:21:09
选择字号:
漂洋过海“输”污染 国际贸易致PM2.5跨界

 

传统观点认为,空气污染主要影响本地的空气质量,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污染物会通过大气输送对下游地区造成影响,污染物排放的责任也应由本地承担。但近年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研究人员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国际贸易,一个国家消费的产品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与生产相关的污染也从消费国转移到了出口国。同时,由于大气输送的作用,这些污染物又有一部分从出口国转移到了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各地的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大气污染的源头与影响是个复杂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

国际贸易导致PM2.5跨界污染

3月30日,由清华大学地学系张强课题组、环境学院贺克斌课题组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林金泰课题组领导的国际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了题为《全球大气污染输送和国际贸易的跨界健康影响》的论文。该研究将全球划分为13个区域,通过耦合排放清单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大气化学模型和健康效应模型,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贸易活动中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的健康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与PM2.5相关的室外空气污染导致全球每年300多万人过早死亡。“PM2.5污染的产生与各类消费产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长聘副教授林金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此次研究发现,与国际贸易相关的PM2.5跨界污染要远高于与大气输送相关的跨界污染。2007年国际贸易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造成全球每年约76万人过早死亡,约占全球由于PM2.5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总人数的22%。

研究发现,国际贸易活动使中国、印度、东南亚、东欧等地区的PM2.5污染暴露和过早死亡人数增加,与此同时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区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这表明污染通过国际贸易从发达地区转移到了发展中地区。

从产品消费的角度

其实,关于国际贸易对全球化大气污染的影响问题,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领导的国际团队早在2012年就开始研究,并于2014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首篇论文,此后又完成了国际贸易对全球气溶胶辐射强迫影响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等国际期刊上。

“产品生产和消费及其相关的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经济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这是造成目前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及全球污染传输的主要原因。”林金泰介绍说,因此,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其他国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本国空气质量的影响,“比如,美国就特别关注源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大气污染物的跨太平洋传输,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此前研究工作的视角都是从产品生产的角度,认为只要产品生产是在某个国家进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就属于该国家的排放,而不考虑该产品是否在该国家消费”。

但事实上,通过国际贸易,一个国家消费的产品可以从其它国家进口,因此产品的产地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地区也从消费国转移到了出口国,从而改变了全球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国际贸易对全球和区域大气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当时这方面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的。于是,林金泰等研究人员开始着手进行尝试。

林金泰等人的研究从产品消费的角度,借鉴经济学研究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2000~2009年间与中国的国际贸易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活动,包括产品生产、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导致的污染物排放。研究发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生产了大量产品满足国外消费,同时也承受了严重的空气污染。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近地面大气中有23%~34%的硫酸盐颗粒物、10%~23%的黑碳及12%~23%的一氧化碳是来自与出口产品生产相关的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在中国造成大气污染的同时,部分污染物又会通过大气输送的方式转移到美国西部等下游地区,从而影响美国的空气质量。研究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西部地区近地面大气中的硫酸盐颗粒物和臭氧分别有3%~10%和0.5%~1.5%,与中国出口的相关排放及传输有关。

“污染问题是一盘棋”

这种将污染“外包”的模式此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主要是在碳排放领域。“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越来越多地把碳排放‘外包’给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在其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如此写道。报告同时指出,本世纪头十年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年均增长2.2%,此前30年的年均增速仅为1.3%。大部分温室气体的增长是因为燃烧化石燃料用于发电,而且大部分发电量都输送给了为欧美消费者制造产品的工厂。“越来越多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跨境贸易产品的制造。”

前几年也有报道称,中国的雾霾飘过太平洋,抵达美国西海岸。一些人批评中国造成污染,也有人在反思,美国的消费主义应该在其中担负怎样的责任。法新社就曾报道称,美国的消费者应该对来自中国的空气污染负一定责任,因为中国排放的许多污染物是由于制造用于出口的电视机、玩具、手机和其他产品而产生的。

对此,林金泰强调,他们研究的初衷和目标不是要从道义上指责发达国家或回击外界对中国排污的指责。“而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换一个视角观察全球污染传输问题,让大家意识到,对大气污染源和治理责任的判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推广全球化大气污染的理念的原因。污染问题是一盘棋,不能简单地说中国是污染源还是美国是污染源。大气污染能够通过贸易活动和大气活动进行转移,这两个影响因素又相互作用,造成非常复杂的影响机制,让局地的污染造成全球性的影响。我们对中美两国之间的污染转移的研究,先期工作就是要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以待后期不断深入。”林金泰说。

在林金泰看来,污染排放严重的地区,一定是要减排的,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因于国际贸易。同时,发达国家也要认识到,本国的空气质量变好了并不是完全靠自己,而是很大一部分因为把污染转移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去探讨如何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如果发达国家能通过技术支持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大气环境,实际上也是在帮助自己。”林金泰说道。

由中美之间的大气污染传输研究延伸开来,林金泰认为,国内各个地区的大气污染也是一样,甚至每个个体的行为也是如此。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能源来源不是完全清洁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个人的消费行为或多或少都对环境污染‘贡献’了一部分。没有人是完全的环境污染受害者,也没有人是完全的加害者。”林金泰表示,“当然,从平等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消费的权利,有些消费也是必须的。但我们提倡可持续性的消费,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另一方面对于必须进行的消费,尽量在经济允许条件下购买一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