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面对H7N9、甲流还是寨卡疫情,我国的传染病应急体系都没有失手,可以说,我们有信心迎接传染病的挑战!”3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原所长徐建国在科技部召开的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上语气铿锵。
这份信心,来源于2008年开始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专项实施9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应对突发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突破了一批诊断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国际前沿技术,在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疫情中,扎紧了“中国藩篱”,彰显了“中国力量”。
多项“三病”诊防治技术获突破
专项设立之初,我国传染病发病人数和种类均居全球首位,每年用于传染病的治疗费用高达数千亿元。如何提高我国重大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诊、防、治水平?科学家瞄准了传染病中的三大难题——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
“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水平、乙肝向中低流行水平转变、肺结核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降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们专项设立的目标,而今在科技支撑方面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在发布会上给出了一连串的数字。
秦怀金介绍,在艾滋病方面,我国艾滋病毒核酸筛查试剂实现国产,将检测窗口期从28天缩短到11天以内,大大降低输血传播风险;推广实施综合强化干预技术方案,使我国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间艾滋病性传播减少了62%;基于国产药物优化一线治疗方案使治疗费用降低了79%。在乙肝方面,优化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大大降低接种无应答率及低应答率,提高母婴阻断率,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优化重型乙型肝炎治疗方案,将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降至56.6%。在结核病方面,产出一系列诊断试剂,使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时间由4~8周缩短至6小时以内,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由25%提高到50%以上。“其中的关键技术许多实现了与国际并行甚至领跑,为有效降低‘三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技术支撑。”秦怀金说。
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能力提升
2003年,一场SARS疫情令许多人心有余悸。“那时我们的突发传染病应急防治还很被动,经过多年建设,如今我国在应急处置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徐建国介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72小时内鉴定300种已知病原的检测技术体系以及未知病原的筛查技术体系,这些快速检测技术已应用于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和应急工作中,经过多次实战检验,在突发疫情处置病原确认中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徐建国告诉记者,为完善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我国已形成病原体分子分型监测核心技术体系。通过专项,建立了病原体分子分型技术和适于我国国情的信息化网络核心技术体系,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与加拿大后国际上第三个实现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国家,并形成了独创的“国家—省—市”三级病原体分子分型监测网络信息化和工作管理模式,疫情发现和溯源能力大大加强。
同时,我国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基于传染病症候群的病原谱监测研究实验室网络,由12个核心实验室、91个省市级区域重点实验室和800多家医院实验室组成,针对发热呼吸道、腹泻、发热伴出疹、发热伴出血、脑炎脑膜炎五大症候群多病原开展监测。开展病原检测的种(型)数量从2008年的22种提高到2015年的90种。“应急体系的科技支撑已经形成。”徐建国说。
“中国方案”成为全球传染病防控典范
传染病没有国界。在近年来的多次传染病疫情防控合作中,“中国方案”成为全球传染病防控典范。
徐建国说,专项实施以来,在我国鉴定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新病原体,包括新型布尼亚病毒、H7N9病毒等,并且多个为全球首先发现。同时,我国研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寨卡病毒感染、黄热病等输入性传染病的病原感染检测试剂,为我国防控传染病疫情输入发挥了病原确认的先决作用。此外,我国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与全球共享新发现病原体(如H7N9、H10N8流感病毒等)检测技术,为全球流感防控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自主研发的埃博拉病毒诊断试剂用于西非实战,实现境外开展疫苗临床试验零的突破,援非抗埃实现“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赢得高度赞誉。
按照专项2008—2020年的规划方案,今年已是专项实施的第9个年头。“‘十三五’时期将是专项的最后攻坚阶段,也是专项实施的决胜阶段。”秦怀金说,“我们将聚焦标志性成果,调整优化技术路线,边研发边攻关边尽快把技术用于实践。”
徐建国透露,接下来五年,专项将围绕传染病应急体系十大关键技术进行课题布局,力争实现技术水平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三病”核心技术方面,要努力把“肝炎大国”的帽子摘掉,围绕这一目标制订计划,同时结核病检测技术将尽快应用到临床阶段,而对于艾滋病的疫苗研发,我国也将提出自己的技术方案。
“到2020年,依靠科技创新,使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保有力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和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国家目标的实现,将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秦怀金说。
(本报北京3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杨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