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业凯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3/17 16:29:38
选择字号:
专家详解基因编辑:“定制婴儿”,你能接受吗

 

本报记者 谷业凯《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17日 20 版)

基因编辑技术被认为可用来定制“完美人体”,但在应用层面面临许多伦理问题。新华社发

如果一位医生告诉你,在婴儿出生以前,就可以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根据你的意愿为其“定制”发色、肤色,乃至智商——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吗?

自诞生以来,基因编辑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那么,基因编辑技术原理是什么?最新研究进展如何?这把“神奇的剪刀”究竟有什么用?

让我们来听听北京大学 学院研究员魏文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与技术学院院长黄志伟这两位教授怎么说。

基因编辑咋编辑

如同对文本进行修改一样,首先把错误或想要修改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使用工具,插入、删除或者改写一段“文字”

了解基因编辑的原理,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它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自DNA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进行“基因编辑”,比如培育更高产的小麦、选育毛色更可爱的宠物……这些懵懂的“原始实验”从未间断。

专家介绍说,基因编辑就是特异性地来改变目标基因序列的技术。如同对文本进行修改一样,首先要把错误或想要修改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使用工具,按照修改的意图,插入、删除部分词句或者改写一段“文字”。当然,基因编辑是在细胞内对基因序列进行类似的操作,过程更加复杂:首先需要用一种复合体把目标基因序列特异性地识别出来,以避免“伤及无辜”;复合体再将DNA的双链剪断,在目标基因序列上制造断裂端,这时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马上会启动,对断裂端进行修复,让它重新连接起来。如果在修复过程中,有一个“模板”存在,细胞就会以此为标准进行修复,基因编辑就此完成。

这种能切割的复合体必须是一把自带“导航系统”的“剪刀”,即包含DNA识别区域和DNA切割区域。“剪刀”在基因编辑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找到更好用的“剪刀”一直是基因编辑的主要任务。

这把“剪刀”就是人工核酸酶。20世纪90年代,锌指核酸酶(ZFNs)出现,该技术由锌指蛋白实现对DNA的识别,由核酸酶进行精准切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锌指核酸酶技术已应用于果蝇、斑马鱼、大鼠、小鼠等多种模式动物的遗传研究,成功实现了基因的修饰。2005年,它还首次实现了对人类细胞基因的定点修饰。然而,锌指核酸酶的精确度要建立在庞大的锌指表达文库之上,从中筛选出锌指蛋白,耗时费力,成本也高,因此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另一把“剪刀”是类转录激活因子核酸酶(TALENs),理论上它可以实现对任意基因序列的编辑,原理与锌指核酸酶技术相似。虽然它在筛选、构建方面要容易一些,但同样比较繁琐,还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魏文胜指出,虽然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核酸酶的使用门槛比较高,但是在一些领域如基因治疗中,仍然有重要的价值。

CRISPR为何火

CRISPR是一个平民化的“神奇剪刀手”,更便宜、更便捷、靶向更加准确

让基因编辑真正变得简便好用的,是一把叫CRISPR的基因“剪刀”。

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和大多数生物一样,细菌也会受病毒感染,使其成为正常细菌的杀手——噬菌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细菌逐渐有了自己的应对之策——免疫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人员在观测大肠杆菌时发现,在细菌基因的尾端,有一些看上去很奇怪的重复序列。这些序列随后被命名为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病毒性感染就像定时炸弹,在它“爆炸”之前,细菌只有很短的时间来处理,而CRISPR就是一个“拆弹专家”。

CRISPR是如何“拆弹”的?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些重复的序列之间总是由一些很古怪的间隔区(spacer)隔开,这些间隔区之所以看上去很古怪,是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是细菌自身所有的东西,而是从噬菌体病毒的DNA上“剪”下来的小片段。简言之,细菌细胞产生CRISPR相关蛋白(Cas蛋白),在病毒入侵之后,Cas蛋白便会结合到病毒DNA上,从上面“剪”下一块病毒DNA,然后将其转运到细菌细胞的基因组,插入其中,使之成为一处“间隔区”。从此以后,细菌细胞便会利用这一间隔区来识别与之相对应的病毒,实现对病毒再次入侵的免疫应答。更神奇的是,CRISPR系统还可以将获得的部分DNA片段整合进基因组,形成记忆并遗传,从而可以保护后代的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就像随身带了一张基因的“疫苗接种卡”。

“科学家很快意识到,基于这种精确的靶向功能,CRISPR/Cas9系统可以被设计开发成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只要将被编辑的细胞基因组DNA看作病毒或外源DNA就可以了,从而使我们可以利用RNA(核糖核酸)来引导Cas9蛋白实现对多种细胞基因组的特定位点进行修饰。”黄志伟说。

在CRISPR/Cas9技术中,基因编辑的实现需要这两个工具——向导核糖核酸(gRNA)和Cas9蛋白,其中Cas9蛋白具有切割DNA片段的功能,可使DNA发生双链断裂,进而诱导细胞产生DNA 损伤修复。gRNA与Cas9蛋白结合在细胞中,会形成复合体,它会“检索”细胞中所有的DNA,找到与其内部gRNA的序列相对应的位点,然后连接,让Cas9蛋白质精确地把相关DNA“剪”掉,从而实现了对细胞中目标基因的编辑。“打个比方,CRISPR系统相当于一枚导弹,gRNA相当于它的引导部,而蛋白就相当于它的战斗部。剪切不同基因的时候,只要改变gRNA的序列就可以了。”黄志伟说。

与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核酸酶技术相比,CRISPR技术显得非常“平民化”,它无物种限制、成本低、易上手、实验周期短、靶向更加准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科学家希望用这种技术对人类的基因进行编辑,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也希望将这种技术用到作物的改良之中。

“事实证明,CRISPR技术非常强大,因为它改写的是底层的密码。”魏文胜说。横空出世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被《科学》杂志评为2015年最重要的“突破性发现”,并被科学家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编辑不能滥用

这一技术利器不能“为所欲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原则和标准

大红大紫的CRISPR技术把基因编辑带到了“十字路口”。“首先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就CRISPR技术来说,虽然它很好用,但是基因‘剪刀’并不是越锋利越好,既然它能够‘中靶’,就同时存在‘脱靶’的可能,‘滥杀无辜’的情况不能完全避免。”魏文胜说。

更让科学家担心的是,由于人类基因组也可以成为CRISPR的编辑对象,与此相关的伦理和安全准则相对滞后,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定制婴儿”,如果对人类的胚胎进行编辑,一些来自父母的遗传疾病可以被消除,父母缺乏的基因也可以被添加。

魏文胜认为,目前对一些技术的讨论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比如定制一个“高智商”的婴儿,影响人类智力的基因有很多,改变哪个基因或哪几个基因会提高人的智力?这方面的知识尚不具备,而伦理问题也确实需要谨慎。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技术的监管和引导问题,把技术引导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为此,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医学院成立了由全球22位学者组成的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开展了全面的研究,并于今年2月向全世界正式发布其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类基因编辑这一技术利器不能“为所欲为”,必须“按规矩行事”,严格遵守相关原则和标准。

对于体细胞基因编辑,报告提出4条原则:利用现有的监管体系来管理人类体细胞基因编辑研究和应用,限制其临床试验与治疗在疾病与残疾的诊疗与预防范围内,从其应用的风险和益处来评价安全性与有效性,在应用前需要广泛征求大众意见。

报告还提出,各国可以参照本研究的成果与建议,结合自身国情及现有法律,来制定人类基因编辑的管理条例,甚至立法。黄志伟说:“技术本身的前景非常好,下一步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也要跟上,保证在一定的框架内让基因编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基因编辑技术如果使用不当,的确有可能造成一定的风险。”魏文胜表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正因为如此,才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并掌握这项技术——我们对它的了解越多、越充分,才有更大的机会将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