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筱寒 来源:中科院大学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3/15 19:31:27
选择字号:
张杰寄语国科大本科生:在大学完成人生最美的蜕变
“学长”张杰说,人文情怀最核心的是教给我们怎样去爱

张杰书记认真倾听同学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张杰书记与本科生座谈会现场

3月14日晚18时许,刚任职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院士来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与2015级、2016级本科学生代表交流座谈。座谈会上,他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了解,认真倾听了同学们对学校在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 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即时作了解答。座谈会由副校长席南华院士主持,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教授出席座谈。

座谈伊始,席南华首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张杰书记的学术背景和工作经历,并谦虚地表示:“比起我,他更懂得怎么当校长”。张杰则亲切地表示自己为在座同学的“学长”,他从自身经历出发简要回顾了中国近些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他指出,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国科大所推行的教育理念,不应再强调“俯视”式的知识灌输,取而代之的应是“平视”般的陪伴式成长。张杰鼓励大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达到“与学校共同成长”的目标。

会上,同学们从一开始的略显拘束到其后的踊跃发言,纷纷站起来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碰到的问题,并从个人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小到浴室的错峰使用,大到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张杰等校领导始终认真记录着同学们的意见。对于同学们意见较为集中的课程安排、园区管理和食堂等问题,各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当场给予了回应。

来自生物专业的邓赟同学对于专业普及类课程的安排、人文选修课的安排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马石庄的肯定,认为具有可操作性,建议他会后仔细梳理并以邮件的形式发给有关领导。马石庄说,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其实正是我们这所学校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他希望同学们要学会思考,能够真正认识到国科大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在国科大4年的学习生活中尽快成长起来。

国科大作为一个新招收本科生的学校,免不了被拿来与其他学校进行比较,座谈会上就有不少同学谈到对国科大与其他高校在课程安排上侧重不同的担忧和疑虑。针对这些问题,席南华指出,国科大的课程体系借鉴了国外顶尖高校的经验,本科第一阶段重点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重点扎牢学生的理论根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同学们将来学好学精专业课程和应用课程的基础所在,也是国科大立足高远、有别于国内其他高校的鲜明特色。

整个自由发言环节持续了近2小时,同学们畅所欲言,坦率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场里不时响起掌声和笑声。张杰对同学们踊跃发言的热情、良好的表达能力给予了赞扬。他告诉同学们,“科教融合”是国科大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种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随后,他围绕人类社会为什么要有大学、在大学要学什么、面向未来在大学要准备什么这三个问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张杰说,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已经存在了近千年,但依旧保持着辉煌而持久的地位,原因在于它代表了人类对一切最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类思想、精神、道德的制高点,为人类社会守护着公平、正义与良心的底线。对处于快速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大学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更为重大。他说,我们很幸运地参与到国科大不断成长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同学们要珍惜这样的经历,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关于在大学要学什么这一问题,在聆听了同学们的各种困惑后,张杰告诉同学们,在大学,我们除了能学到许多知识之外,更应该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怎样做出选择。大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传递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在国科大,有很好的环境和氛围去学习和传承科学精神,所以更要注重培养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最核心的是教给我们怎样去爱,爱自然、爱社会、爱家庭,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物。

面对未来的社会,同学们在大学要准备什么?张杰指出,大学是大家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次系统准备,最重要的是做好能力准备。一是理性思辨的能力,同学们不仅要学会以理性平和的心态进行思辨,更要学会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二是科学的表达能力,同学们要学会如何使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来阐释自己的观点。三是沟通、尊重与协调的能力,同学们要珍惜宿舍的集体生活,学会与室友和同学有效沟通,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除了学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同学们还要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中国在世界中的职责和定位,思考自己在民族复兴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能够发挥的作用,这需要同学们注重拓展全球化视野,尽快适应多元文化背景。

最后,张杰祝愿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国科大完成人生最美的蜕变。

学校党委办公室、本科部、玉泉路校区管理办公室及饮食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列席座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