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楠 黄子立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7/3/9 10:50:31
选择字号:
我国首个气候指数系列出炉

 

本报讯记者孙楠 通讯员黄子立报道 金融和实体行业如何从繁杂的气候大数据中找到所需信息是一道难题。国家气候中心联合财新智库3月6日发布的中国气候指数系列,成为破题之道。该指数可将量化了的气候信息运用到经济发展的众多领域,开创了国内气候大数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先河。

中国气候指数系列分为年度和月度指数,包括雨涝、干旱、台风、高温、低温冰冻五类指数,以及在此基础上合成的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以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例,风险等级从低至高分为0到10,1981年至2016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为4.19,且对比1999年前后的平均值可明显看出,风险指数从3.69上升为4.69,气候风险逐步增加。

“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风险日益显现,研发气候指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介绍,这些指数是基于1961年至2016年全国2288个气象观测站的海量历史气候资料研发的,其中还结合了社会经济数据和实际灾害损失,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单一或综合气候灾害风险进行定量评价。

指数可应用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大宗商品、生活消费、医疗健康、旅游观光、体育休闲、交通运输、保险金融等诸多领域。以气候指数在食品产业的运用为例,气候条件对于食品价格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低温冰冻是每年冬季最主要的气候风险来源。对比冬季低温冰冻指数和食品类CPI增长的关系,两者同步性很高。这意味着,如果在CPI预测模型中加入低温冰冻指数,能够提高其预测准确率。

作为气候指数产品用户,神华集团董事会秘书黄清说,中国气候指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物,由拥有权威气候数据的国家气候中心和深入市场的金融服务平台财新智库共同发布,充分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气候敏感度高的能源行业而言,该指数是稀缺的供给产品,将能科学指导能源生产和调度。”

财新智库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未来将重视区域性风险对于经济的影响,深层次探索气候与农产品、能源等市场的关系,开发更多气候指数产品,研发更加实用的价格指数,增强我国经济话语权。

中国气候指数系列将根据气候预测模式,于每月5日对外发布未来三个月的指数预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