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夫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
从最初的登记表有长长的3页纸,到如今运用移动客户端仅需10秒,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服务借助互联网手段,已经成为新的社会公益“风气”。
“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只是一种爱心表达,并不是每一位器官捐献志愿者,都要实施器官捐献。器官捐献志愿者不会绑定,也不意味着任何义务的履行,更不用去主动联系医院。”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支持运用更多互联网手段,让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这个简单的爱心表达,变得更加便捷。
其实,早在2010年初,我国政府便开始启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工作。随后,2014年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先后上线。
但因受到公民普及度、推广渠道、登记手续复杂等因素制约,直至2016年第四季度,两大登记平台仅收到约8万余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去年12月22日,支付宝客户端上线“施予受”器官捐献一键登记平台后,通过简化登记流程,将器官捐献志愿申请时间缩短至10秒。
“仅开通两天半,平台上便有86200名志愿者登记,而这相当于之前两年的登记量。”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系统主任赵洪涛说,互联网的加入,对中国公民完成器官捐献意愿表达起到了积极推助作用。
据公开数据,我国2016年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080例,捐献大器官11296个,较2015年提高近50%,捐献器官的绝对数,已跃居全球器官捐献第二大国。
“但这只是绝对数,相对数比较,我们却排在全球最后五六位”,全国人大代表、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表示,目前,美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的器官捐献占全人口比例高达20%~40%,而我国,这个比例仅为2.98%。
由此看来,我国仍待营造“身后捐献器官是生命在阳光下延续”的社会氛围,并建立更为畅通、便捷的器官捐献志愿登记通道和身后实施捐献渠道。
利用参加两会间隙,陈静瑜还特意在中日友好医院为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肺移植手术,并引入直播,“只为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并且,他还积极提出“加快推进脑死亡立法”“做好交通事故脑死亡器官捐献工作”等建议案。
“器官捐献是移植的基础、能挽救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中国建立公平透明、符合伦理和可追溯的在线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3月7日,在中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媒体见面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施贺德博士表示,只有越来越多人能够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才会愿意采取行动。
而器官捐献志愿者便是推动器官捐献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们希望,器官捐献志愿者都不要成为器官捐献者。”黄洁夫坦言,医院ICU才是器官捐献的“重要战场”。我国医院的ICU有约600万人去世,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逝者捐献器官,就能够满足全国的临床器官移植需求。
当然,这还需要志愿者和医务人员要及时地发现生前有器官捐志愿的逝者,并积极地与其家属沟通,帮助逝去的亲人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鉴于此,“未来,我们必须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网络平台的合作,拓宽宣传动员和报名登记渠道,为公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推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阳光、公正、高效的发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