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当前,
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在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看来,
产业已是全球最大的两个高技术产业之一。近年来,基因编辑、细胞免疫治疗等一批基于基础研究原始发现而产生的颠覆性技术,将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带入了新的时代,也给人口健康事业带来新的预期。
我国科技成果看似不断涌现,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预期。从表面上看是成果没有被很好地转化,而实际上是可以拿来转化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比较少,基础研究水平从源头上制约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
为此,李林提出建议:一要建立财政为主导的基础研究长效投入体系,将基础研究投入比例逐渐提升,实现对基础研究和创新性研究项目及科学家的持续、稳定支持;二要切实解决财政投入的结构性矛盾,改变重物轻人现象,把更多经费投向人才;三要尊重科学规律,真正建立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体系和环境氛围,让科学家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四要突出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要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7-03-0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