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7 9:57:11
选择字号:
熊丙奇:无高学历富豪难破学历社会桎梏

 

■熊丙奇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社会大学英雄榜”显示,登上胡润百富榜的2000多位资产达2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家中,有一半人没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胡润表示:“按照社会标准,这些人或许最不可能成功,但从财富报告来看,他们成功了,而且创造了非常伟大的企业。通过做这个报告,让我学到了‘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

虽然这一“英雄榜”说出一个基本事实,创办企业创造财富与高学历无关,但这些“英雄”接受基础教育时,大多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因此,这恐对改变当前的“学历社会”难有什么触动,因为从目前的教育现实看,有的学生除了学历几乎一无所用,谈何英雄不问出处?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本就很低,而且在创业大学生中,高职学历学生比本科、研究生要多得多。很多人追求高学历并不是获得更高的能力,而是为了获得一纸身份证明,这种“学历情结”对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很大的阻碍。

淡化学历情结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会改变学生的求学和成长模式,读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持续提高学历,每个人可走出不同的成长道路。初高中毕业之后都可以直接工作、创业,在就业、创业中再结合实际需要接受教育;其次,会引导社会对学历有更清醒的认识,当前在我国,学历变为一个人的身份,似乎高学历就等于高能力、高素质,而学历和能力、素质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即使是货真价实的学历,也只代表本人的学习能力,正是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在评价人才时,不会采用单一的文凭标准,而会注重考察一个人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并依据能力和素质来进行聘用。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淡化人才评价的“唯学历论”,但“唯学历论”还是十分盛行。究其原因,我国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升学价值观,这对所有接受教育的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就是说,从孩子刚刚接触教育开始,家庭和社会给孩子灌输的教育价值就是考大学,这种情况随着基础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没有变得缓和,反而变得更加严重。而这种从小就接受的升学价值观灌输,将会伴随一个人一生,很难消除。

这也是20亿级富豪一半没有高学历,对现实社会观念不太会产生多大影响的原因。因为在很多家长看来,当富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需要机遇与运气,而获得学历,得到社会认可的身份才是可靠的。走通学历道路比走学历之外的其他道路会减少不确定性。为此,要消除社会的学历情结,唯有从升学价值观着手。这涉及到我国整个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内容的全面调整。

以高中教育为例,当前社会就存在着高中教育是为大学教育做准备,还是给学生合格的高中教育的争议,前者是升学价值导向的高中教育,教育内容围绕升学考试进行;而后者则是针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应培养的能力,教育内容围绕高中教育本身进行,至于学生接受高中教育后,是否选择升大学,进入怎样的大学,这和高中教育无关,而属于考生自己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升学价值导向下,我国学生可能从初中考进好的高中,但其接受的初中教育却是不完整甚至不合格的(非中考科目就不学习);从高中升入大学,高中教育也是有缺失的(所有学习生活就围着升学考试转);从大学考入研究生,大学教育是缩水的(从大一开始,就只学考研科目的内容,非考研科目内容则不学习)。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强化学历的重要性——除了学历,学生们可能一无所有。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大问题。

从升学价值导向转变为完善个体导向,才会真正有英雄不问出处,因为社会不会用升学标准来评价一个人——升学成功则教育成功,升学失败则人生失败——而会从个体角度、个体价值实现来评价一个人,教育的目标也会转变为完善个体、提高个体能力,而不是学历。受教育者接受的每一段教育不是服务升学目标,而是促进个体成长,这样的教育会为每个个体实现自我,提供支点。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7-03-07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