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楠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今年的提案有关长江水环境保护。从2005年就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起,十几年来,周健民的全国两会提案多数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土壤污染治理、粮食安全、水污染防治、大运河及入海口口岸保护,等等。
其中关于第三次土壤质量普查的提案,他连续提过好几年,直到去年依然在提,但因为各方面因素至今尚未实现,他表示“今后仍会继续提”。周健民从1982年就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习、工作,长期从事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研究工作,关于土壤安全的紧迫感相当强烈,毕竟“土壤问题直接影响到十几亿人的饮食安全”。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过去30多年,并且当时缺乏全链条的顶层设计,同时“从土壤资源保护的角度和目前面临的形势来看,仅仅开展土壤污染等专项调查是不够的”。
他的眼光并不止于此。长江生态维护的相关提案,周健民也早已提过数次。如今《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已于2016年印发,其中明确指出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这未必是哪一个人、哪一件提案的影响或反馈,而是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的共识,共同推动着生态保护理念的落实。”周健民认为,为民发声是每一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职责。
而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那么多化工企业已然分布在长江沿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达300多种,一年排放污水超过300亿吨,还有危险品在长江运输以及化工原料和产品储罐可能产生的泄漏、爆炸等问题都不能忽略。长江沿岸11个省市中,大部分以长江为饮用水来源,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说到这儿,周健民不再像平时那么淡然。
“沿江化工企业的清理要有规划和时间表,该关的关,该撤的撤,该并的并!长江的问题实在不能等,必须有紧迫感。”周健民再次强调,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应打破行政、行业壁垒,从根本上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老”委员周健民表示,在以后的履职中,仍将继续关注环境保护这个刻不容缓的话题。
《中国科学报》 (2017-03-04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