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乐琪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17/3/1 15:47:39
选择字号:
中科院释疑:大气质量总体向好为什么感觉不到

 

今天(3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召开大气灰霾研究通报会,介绍了其在大气灰霾追因溯源、监测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二次颗粒物是PM2.5最大来源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贺泓研究员介绍,污染排放是灰霾形成的内因。PM2.5来源包括直接排放和二次生成。PM2.5的二次生成是指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多种化学物理过程被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等细颗粒物。一些污染源比如汽油车,虽然其尾气中一次颗粒物浓度不高,但在大气中反应后产生大量二次颗粒物,成为城市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表明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二次颗粒物对PM2.5的贡献率常常高达60%,在成霾时二次颗粒物所占比例往往更高。然而,目前对二次颗粒物生成的机制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40年京津冀风速减小近4成

出现以低风速和逆温为特征的不利气象条件是雾霾形成的外因。气象资料统计表明,近40年来京津冀年平均风速逐年减小,减小幅度达37%,尤其对京津冀污染物扩散有利的北风频次和风速都显著下降。另外,内因和外因之间也存在正反馈机制。排放到大气中的PM2.5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光强度,导致地表温度下降,而上层颗粒物中的吸光性物质会提高该层大气的温度,从而形成下冷上热的稳定大气结构,空气对流减弱,边界层高度下降,进一步加剧污染形成。正是这种内外因交织、特别是二次颗粒物生成的机制不明,大大增加了灰霾问题的复杂性和治理的艰巨性。

复合污染加剧抵消控制成效

我国现阶段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数大,现有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约占66%。近年来,机动车、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排放强度显著增加,导致各种复合污染加剧。我国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使得华北、东北、成渝、关中、珠三角、长三角的区域特征明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单位面积的能耗和排放量都是全球最高的区域,形成了目前“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农业排放”多类型污染、高负荷共存的重度复合大气污染类型,复合污染导致的环境容量下降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气污染控制的成效。要从根本上解决灰霾污染,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和普及控制技术与社会经济成本等诸多问题,势必都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不断优化调整的阶段。

以最小经济代价获最大改善

对此,中科院提出治霾建议:需要加强针对性,力争精准治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具体包括: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一线大城市应把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我国北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大力防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散煤和秸秆燃烧导致的季节性霾污染。

释疑

大气质量总体向好

为什么感觉不到?

2013年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向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逐步降低,优良天数比例明显上升。2013年至2016年,全国平均改善幅度在30%左右,京津冀PM2.5浓度年平均值下降了26.5μg/m3,下降幅度为29.7%。然而,大家没有明显感受到大气质量的改善,这是为什么呢?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程天海介绍,颗粒物浓度还远未达到环境显著改善的拐点是主要原因。此外,我国中东部的部分地区秋冬季节大气污染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观测结果显示2016年北京冬季PM2.5浓度与前三年相比没有显著降低。

北京灰霾治理工作从2013年以来的确取得成效,但在2014年至2016年间,受气候条件、供暖保障以及周边省市影响,北京市冬季供暖季的PM2.5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冬季PM2.5浓度高于前两年,这也印证了群众对空气污染的强烈感受。“PM2.5月平均低值出现在4月至9月,而高值出现在11月至3月。”

本报记者 孙乐琪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