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万元奖学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
工信部七校角逐“双创”大奖 |
|
■本报通讯员 何彩俪 孙晓晗 金彦秀 见习记者 王之康
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特等奖评审会现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首位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的在校生、当上卫星总设计师的“90后”博士研究生,还有企业估值超2亿元的无人机创业达人……
2月26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特等奖评审会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七所工信部部属高校的28名学生相聚在一起,角逐创新创业特等奖。其中,创新特等奖七名,奖金6万元;创业特等奖七名,奖金10万元。
据了解,“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每年奖金1500万元,设立了教育专项基金对资金进行管理,奖学金分为“创新奖学金”和“创业奖学金”两个类别;除了特等奖之外,每所学校还设立一、二、三等奖共60名,奖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不等。其中,创新奖学金授予在学术创新、学科竞赛和科技发明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创业奖学金授予在自主创业、创业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科技引领创新,助力航空航天
传统飞机都是依靠舵面进行飞行姿态控制,但是传统舵面存在诸多缺陷,其结构复杂、检修烦琐、会增加飞行时阻力、降低飞机的隐身性。
南航紫电创新团队致力于飞行器性能提升的研究,首次采用等离子流动控制技术取代舵面,克服了传统舵面结构复杂、检修烦琐等缺陷。无舵面设计实现了飞行器的减重、减阻、增升,使飞行器续航能力有所增强。从他们的试飞实验结果来看,该技术可使飞行器起飞距离缩短10%,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性能。
在2013年第二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中,紫电团队设计的“紫电”等离子体无人飞行器以其出色的创意和稳定的飞行展示技压群芳,成为唯一一个总分超过800分(满分1000分)、有资格摘得桂冠的队伍,并最终以超过第二名近100分的成绩夺得了那届比赛的创意大奖。
博士生韦明川目前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虽然是一个“90后”,但他早在两年前就已成为“紫丁香二号”的总设计师。2015年,“紫丁香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六号火箭飞向了太空。评审会当天,韦明川也带着他的卫星研制技术来到了创新奖的角逐现场。
“紫丁香二号”重12公斤,卫星旨在构建飞行软件在轨实验平台,不仅可以进行全球航班、船舶等状态信息的收集和大型野生动物踪迹跟踪任务,还可以实现对森林火灾、极端天气造成的地温变化进行检测。
“在人手、经费、时间都不足的情况,没有人相信我会把卫星发射出去,但我始终不想放弃。”韦明川说,目前“紫丁香一号”也已交付,计划于2017年3月在休斯顿发射。
创新助力创业
走向国际市场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微孚智能创业团队利用在无人机、机器人、IT领域的研发技术积累,成立了以技术为核心驱动的科技公司——微孚智能。
微孚智能创业团队最吸引人的产品,是一款面向普通消费级市场的水下高清摄像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完成深度100米以内的水下摄影,可为用户提供简单、便携的水下摄影体验。机器人还曾亮相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获得了来自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外客户的认可。此外,微孚智能还打造了最强无人机供应链系统,成为多家无人机企业的优秀供应商。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微孚智能已实现千万级销售,到2018年,销售额预计达到1.2亿元。
收入同样已达千万级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宇制造创业团队,该团队成立于2015年,至今收入已过2200万元。作为国内顶尖的扎根智能制造领域的高学历团队,它开辟了一条依靠科技支持、立足制造工艺研发的道路,利用“充液成形”和“先进工艺自动化”技术,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打破国外垄断甚至性能超越的民用产品,担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重任。
“我们志在‘中国智造’,2017年,我们会继续专注于‘智造’,参与更多的行业推动、就业岗位创造,承担社会责任并继续梳理自身结构,对外继续拓展。”该团队队长蒋晓航说。
创新+创业,推动社会发展
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万创科技创业团队将目光瞄准了3D打印行业。该团队一共有成员28人,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以及动力能源等专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依托良好的技术积累,他们研发出了全新的喷头散热系统、挤出机系统和机身结构,解决了打印设备打印质量不佳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方程式赛车队成立于2009年,基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赛事,开展赛车科技创新和文化宣传活动,正式队员130余名。“黑鲨”与“银鲨”是赛车工作室自主研究设计的制造的方程式赛车系列代号,“黑鲨”以燃油为动力,“银鲨”则是电动车。2011年9月,该车队设计的“黑鲨2”打破了日本直线加速项目保持九年的记录,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还为车队量身打造了纪录片《黑鲨快跑》。
一次参加比赛时,运送赛车的货车发生了大火,耗费了他们一年心血的两台价值几十万元的赛车在1小时内付之一炬,但他们依然赶到现场完成了静态报告项目,并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严刑逼供案件频频曝光,司法公正该如何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谷敏骏和他的团队抓住契机,研发了第一代“安夏睿视”智能监控产品,该产品具有实时抓拍、智能报警功能。在第二代产品中,他们又增加了心率监测、人脸识别等功能。
让人惊讶的是,团队负责人谷敏骏是一名文科生,从一名科技“门外汉”到创新达人,为实现自己的“双创”梦想,他自学了数据分析、互联网应用、云计算等相关知识。“科技能服务于国家,这就是我们青年的时代担当。”谷敏骏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2-28 第8版 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