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序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24 11:04:24
选择字号:
别把蛤蟆不当重要物种

中华蟾蜍华西亚种   赵序茅摄 

■赵序茅

如此重要的物种,在国人眼中不过是一只癞蛤蟆,它悲剧的命运也就不奇怪了。如果这114只蟾蜍的生命能够唤起人类的良知,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本周新闻:浙江农民陈某抓了114只癞蛤蟆被警方刑事拘留。此刻,包括陈某在内的很多群众蒙圈了,“逮癞蛤蟆也犯法?”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小事一桩”,警方未免有点小题大做。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所谓的癞蛤蟆是什么?它背后藏有怎样的价值?

虽然新闻中提到抓捕的是中华蟾蜍,但仅从图片上很难判断。因为两栖类分类极为困难,需要仔细对比标本才能搞清楚进行描述。浙江地区的确有中华蟾蜍的分布,中华蟾蜍生境多样化,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比较常见。可是就此依旧无法判断抓的是不是中华蟾蜍。结合新闻报道中提到的“黄蛤蟆只有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半山腰才有,只有每年正月打雷交配的时候出来几天”,这和中华蟾蜍的习性不怎么符合。从分布海拔上看,中华蟾蜍主要生活在水田、早地及水沟、池塘、小河静水水域附近的农作物或杂草丛中,繁殖时排卵于水沟、小河、池塘的水草上。中华蟾蜍分布地海拔很少超过800米。还有提到的正月打雷交配和中华蟾蜍的习性更是相去甚远。浙江地区的中华蟾蜍出蛰时间为2月上旬~3月上旬,气温在8℃以上时,它们连续出蛰。出蛰后选择在有水草的静水水域的浅水区进行抱对产卵。4月底至5月初,才陆续可见上岸的中华蟾蜍。

陈某抓的究竟是何种蟾蜍,或许一时难以下结论。但是蟾蜍的价值那是毋庸置疑的。蟾蜍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是一只癞蛤蟆,别说114只,就是一千只一万只,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小蟾蜍背后拥有大价值,蟾蜍的价值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

1.维护生态平衡。蟾蜍控制农业害虫,是一种重要的有益动物,每天要吞食大量的鲜活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蟾蜍的主食是蜘蛛、步行虫、隐翅虫、食蚜虫、瓢虫、蚌蚝、象鼻虫、蚁类、蛆、螃姑、蚜虫、叶甲虫、沼甲虫、金龟子、蚊、蝇、蜘蛛等农田害虫与少量的益虫。由此可见,蟾蜍在消灭农业害虫,保护农作物免遭虫害和在居民区吞吃苍蝇等传播传染病的有害昆虫,保护环境卫生,维持生态平衡,减少传染源等诸方面有积极作用。

2.环境指示物种。蟾蜍所代表的两栖动物是环境改变和污染原因的指示剂,它们有渗透性的裸露皮肤无鳞、无发、无羽毛和卵无硬壳,以至很容易吸收环境中的物质。许多物种的整个生活史都暴露于水和陆地中的有毒物质中,两栖动物具有冷血动物的特征使对温度的改变、降水和紫外线的增加尤其灵敏。因此,从一个地区中国蟾蜍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当地环境的好坏。

3.药用价值。蟾蜍的蟾酥是其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药。蟾酥成分复杂,最早提出的有效成分称为蟾酥精,其药理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后又分离出数十种以上的有效物质,皆有强心等作用,也是我国传统医药中的一味重要药材。其蟾酥、蟾衣的功效在古往今来的药典中都有记载,如《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蟾蜍全身均供药用,干蟾皮可治疗小儿疮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

4.科学研究价值。蟾蜍是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生态、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是进行生理学研究、医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

如此重要的物种,在国人眼中不过是一只癞蛤蟆,它悲剧的命运也就不奇怪了。其实,陈某抓捕的114只蟾蜍,只不过是餐桌上的冰山一角。当前,过度捕捉、商业贸易和开发利用也是造成两栖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蟾蜍在上海被加工为“熏拉丝”,其主要来源为沪、江、浙、皖捕获的野生种群。主要利用地区为金山区和青浦区,有向奉贤、松江及上海市区蔓延的趋势。在上海地区,中华蟾蜍一年食用达300~500吨。

此外,农田里大量农药也是造成蟾蜍种群大幅度减少的原因。尹晓辉博士采用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评价几种农药对中华蟾蜍的一般毒性效应。结果发现,农药中的毒死蜱和丁草胺对中华蟾蜍的蝌蚪属于高毒农药。从细胞水平上,毒死蜱、二嚓磷、丁草胺和百草枯具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效应,并诱导细胞凋亡。乙草胺具有致突变效应,并诱导细胞凋亡。

太史公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化用在蟾蜍身上,如果这114只蟾蜍的生命能够唤起人类的良知,关注这些弱小的生灵,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中国科学报》 (2017-02-24 第4版 自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