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7/2/14 16:27:27
选择字号:
301医院刘荣团队完成千例机器人肝胆胰手术

2月9日,天刚蒙蒙亮,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301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9床的李华(化名)毫无睡意,他有些紧张,又有所期待,因为今天是他的手术日。

回想起从最初求医到最终确诊为胰头癌的1个多月里,他和家人已经辗转了几家大医院,虽然有些心酸,但还好在这里得到“能手术治疗”的最暖心答案。

“既然已经来到最好的医院,找到最好的大夫,用最先进的手术技术,至于什么样的结果,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了。”术前简短的采访,李华话语并不多,眼睛一直盯着病房的天花板。

这台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对于李华来说,的确是他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他并不知道,这台手术对于国内外肝胆胰腺肿瘤领域,也将具有里程牌的意义。

这是301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的第1000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也是国际首个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破千例的单中心。此次李华的主刀医生,正是301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主任刘荣。

不出所料,凭借娴熟与精细的手术技术,刘荣在团队其他成员的默契配合下,仅耗时3.5小时,就成功切除了胰头、部分胃、十二指肠、下段胆管及胆囊,并进行了胰肠吻合、胆肠吻合李华被顺利推出手术室。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腹部外科最为复杂手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对于刘荣早已是轻车熟路,但其实在他的内心却不敢丝毫懈怠。每一台他主刀的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他都要仔细翻阅几遍,甚至连术前谈话他都亲力亲为。因为他深知,每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上都有多面性,即便是再相似的病例,也不可能有相同的手术套路。

就这样,30多年来的从医之路,刘荣始终坚持以拯救病患为己任,勇攀肝胆外科的高峰。

外科领域的“忠诚战士”

从刚入行20多岁“愣头小伙”,到现在肝胆胰腺肿瘤领域的一名“老司机”,刘荣用骄人的业绩不仅书写了自己丰富的人生履历,也填补了肝胆胰腺领域的诸多空白。

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理念,完成国际上首例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首例腹腔镜右三肝切除、首例肝脏后腔镜手术、首例胰腺后腹腔镜手术、首例单孔肝切除手术、首例腹腔镜复发性肝癌再切除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科技医学奖一等奖,师从吴孟超院士、黄志强院士两位肝胆界学术泰斗……

光环和荣誉的背后,是他超乎常人的付出与执着。

仅2016年一年,刘荣就完成660多台手术,手术时间长达2372个小时。如果仅按照工作日来计算的话,除去每周两个半天门诊和一个半天周会,在仅剩170多天工作日里,刘荣平均每天手术已超过13小时,并且这些手术多为高难度、高风险的。

正是在这种生与死的高压环境里,刘荣才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来说,这算得上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程序最多的手术之一,普通大夫大概需要6-7小时才能走下手术台,而刘荣通常2-3个小时就能完成。

但刘荣却从不来不愿意拿“快”说事儿。“手术的速度不是医生追求的唯一目标,手术质量和安全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一台手术对于外科医生或许只是一项工作、一种责任,但是对于一个患者则是攸关性命的事,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

也许,正是外科医生的经历,刘荣在面对人生境遇的起起伏伏,少了一丝波澜,多了一份平静。“我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一名外科医生,治病救人。”

微创领域的“急先锋”

其实,当外科医生并不是刘荣的最初梦想。大学毕业时,正值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时髦”学科兴起,他想投入这些前沿学科的基础研究。孰料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成了一名外科医生。

不过,当这种“意外”转变为职业的时候,科学研究便成为他表达与展现自我的最好途径。正是凭借一股钻劲儿,刘荣屡闯肝胆胰外科的手术禁区。

20多年前,刘荣初到解放军总医院时,肝脏手术还是一项需要开膛破肚的大工程:医生要在患者腹部切开一条长达20厘米的切口,全程“浴血”奋战。而患者挨上这一刀后也往往会元气大伤,需要躺上半个多月才能下床。而那一道道长长的伤疤,也成为了长期驻留在刘荣心底的痛。从此,他暗下决心,非要琢磨出一套减轻病人痛苦的办法不可。

但那时候,腹腔镜技术几乎是肝脏手术中大血管处理的禁区。“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不敢开的刀。”已故恩师黄志强院士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刘荣耳边。

唯有迎难而上,才会重现曙光。在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刘荣反复琢磨腹腔镜技术的特点:“虽然操作时间长,但它具有精细操作的优势。如果只阻断切除区域的血流,不触动正常肝组织,不就可以扬长避短了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荣最终梦圆!他成功应用腹腔镜技术为一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实施了半肝切除手术,这也是国内首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此后,他又成功实施了国际首例腹腔镜右三肝切除、国际首例复发性肝癌再切除等手术,并总结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理念”,指导了后来大量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类似的技术创新,刘荣还提出了许许多多,诸如腹腔镜下经肝断面顺行胆道镜技术、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逆行切除、腹腔镜下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切除技术、腹腔镜下经脾结肠韧带入路胰腺切除技术等。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1999年,美国成功研发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比传统的腔镜技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使用遥控摄像头和机械手臂,拥有3D视野,具备灵活的操作手腕,自动过滤人手的震颤,使腔镜下精细的血管、肠道吻合等操作成为现实,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更多以往只有开刀才能完成的手术,具有更精确、出血量更少、更少的并发症、恢复更快等特点。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覆盖普外科(肝胆、胰腺、胃肠道)、泌尿外科、头颈外科、妇科等领域。

作为国内腹腔镜微创外科的先行者,刘荣再次“抢占先机”。从2011年11月15日的第一台机器人手术,到现在科室成功完成1000台机器人手术,仅去年一年,他就带领的团队就完成了570例机器人手术。

目前,他的团队已经能熟练应用手术机器人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脏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手术,并正在逐渐扩大机器人手术的适应症。

对此,刘荣颇有感慨:其实,不管是开腹手术,还是传统腹腔镜手术,亦或是机器人手术,三种手术方式不会相互取代,而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比如,以胆囊切除为例,使用传统腹腔镜技术病人只需花费8000元左右,而如果使用机器人手术,则至少需要3万元,且两种术式效果相差无几。“很显然,不管是从患者利益出发,还是从节约社会成本考虑,我们不会选择费用高术式。”刘荣说。

也正是凭借着这种以临床为本,勇于创新的闯劲儿,刘荣开拓了肝胆胰外科微创体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以肝胆胰腺肿瘤为特色的科室,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科技医学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创新技术的“火种”

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繁忙的临床工作与科室管理,众多的项目课题与学术会议并没有消减刘荣对新技术推广、服务基层医务人员的热情。“只有整个圈内的人都强大了,我们才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基于这种夙愿,他起草制定了《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操作指南》《腹腔镜肝切除专家共识与操作指南》,撰写出版国际首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学专著——《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技巧与要点》,并且还制定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围手术期规范,推进腹腔镜技术的推广,由他所提出的“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已成为国内外通用术式。

考虑到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基层外科技术的发展受到时间、地域、经验等因素的限制,2016年,刘荣又积极倡导搭建互联网医学教育平台——互联网世界医生培训平台eWDT战略,目前该平台已经包含外科学院、妇产科学院、心脏外科学院等十几个学院。

“通过一个简单的设备,外地基层医院的医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地观摩到大医院权威医生的手术实况,还可以实时交流。”刘荣期望,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免去优秀医学专家的路途奔波,并可以对基层医生进行授课和手术指导。目前全国已经有千余家医疗机构享受到了这一“福利”。

除了借助新兴“互联网+医疗”,刘荣带领的科室在传统学术论坛、培训方面也受到同行的称赞。他带领科室连续主办了14届“北京微创外科论坛”,已经成为腹腔镜外科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会议之一。并且还举办针对三甲医院副高以上医生的学习班,目前已经准备第31期。这些方式,更是让太多业内同道受益。

此外,由刘荣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联合担任总编辑的《中华腔镜外科杂志》也办得风生水起。“学术期刊不仅增进了业内学者的交流机会,还可以成为国内腔镜外科领域思想交汇的阵地。”刘荣说。

正是基于在肝胆胰腺外科领域的非凡成就,刘荣还创办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腺外科分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除了国内,刘荣还将视野放在全球。他带领团队还创新地采用国际网络直播方式,向国外同行展示一系列复杂肝胆胰外科手术。此次李华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通过网络直播,不仅使国内的同道们得以观看学习与交流,同时还有韩国、印度和美国的多个中心也在网上观摩了手术。

“肝胆胰疾病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值得探索,永无止境,这就更需要我们笃定前行,不违初心,用精湛的手术技术守卫患者的健康。”刘荣的神情若有所思,但目光里多了一份坚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