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03日 20 版)
■要实现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领域的重要突破,就必须尊重科学规律,改变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与考核评价机制,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由度
“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主力军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鼓励从事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日前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的论断引起广大科研人员的强烈共鸣,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
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人员找项目、出成果的压力较大。项目周期短、经费不稳定,再加上考核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导致基础科学领域部分科研人员不敢去“碰”那些虽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引导性但周期长的课题,而是专挑容易出论文、出成果的短平快课题。“年初要题目,年终评论文;今年报项目,明年看进度”……不少科研人员都对此深恶痛绝,却又感觉难以改变。
事实上,科学研究有自身的规律,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绝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回顾我国一些重大原创成果和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成果,往往都是经过几代科学家、用几十年奋斗得来的。就拿此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赵忠贤院士来说,可以说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生动写照。在发现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之前,陪伴赵忠贤的是数十年潜心高温超导的日子,是无数次制备、测试、分析、放弃、重新开始,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初心。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风口上,我们必须利用这一机遇期,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要实现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领域的重要突破,就必须尊重科学规律,改变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与考核评价机制,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让科学家敢于“十年不鸣”。比如,在经费支持、项目规划上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鼓励科学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允许试错;在考核评价方面机制更灵活,不再以“论文”作为唯一标准;在人才选用上更多元,为科研人员松绑减压,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等等。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自身也要发扬科学精神,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在探索未知、创新创造的路上心无旁骛,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用“十年磨一剑”的劲头来治学,最终实现科研创新的惊人一跃,“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