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阳
基质栽培技术以其省工省力、节水节肥、减少环境污染、避免连作障碍、减少农药投入、保障农产品安全等诸多优点逐渐被蔬菜种植、林业育苗、草坪种植、中草药和水稻育苗产业所认可。
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又称为草炭或是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同时也是煤最原始的状态,无菌、无毒、无污染,通气性能好。其质轻、持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增强生物性能,营养丰富,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分。
在我国泥炭主要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地区,这些泥炭与国外进口藻类泥炭不同,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行为对环境破坏很大。
另一方面,泥炭作为蔬菜、花卉、水稻等产业育苗、栽培必需的物质,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截至今年10月,我国进口基质15.06万吨,椰糠9.69万吨,在华销售基质超过2000标准箱的企业至少2家,大量国外公司和基质产品占领着中国市场。而国产基质由于生产设备简单,规模较小,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在国内只能走低端市场,市场售价是进口基质价格的1/3~1/2,国内至今还没有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质生产线企业。2016年,在国际泥炭学会中国委员会的沟通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国家电网、山东寿光鲁盛集团公司共同努力,由中科院生态所提供技术支持、国家电网和鲁盛公司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泥炭作为产品原料保障,共同开创了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质生产线,一期设计规模年产基质和土壤改良产品10万吨,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开发蔬菜育苗系列产品4种,土壤改良产品1种,泥炭生物肥料1种,并且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
作为基质技术发展较晚的国家,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下一步应该利用中科院的技术优势开展泥炭农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更应该重视泥炭的分级使用和产品的标准化、功能化、区域化、复合化发展原则,推动我国基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监管工作。加大国产设备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以保障我国基质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种养殖业和土壤环境改善提供优质肥料。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报》 (2017-12-27 第7版 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