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11 22:20:33
选择字号: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选择和制度安排》出版

 

日前,“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与形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选择和制度安排》。

课题负责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书秦博士介绍,该专著汇集了八个单位、九位作者的心血,研究工作始于2012年,贯穿了十八大以来至今的近6年时间,见证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

研究认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层面传统农耕文化的流失、一些政策的非预期性效果、种养分离和小规模经营特质、信任缺失和信息不足导致的市场逆向选择。

同时,该著作对造成面源污染的几个主要方面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化肥零增长行动已经取得实效,有望按期甚至提前实现;农户施用农药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获得的打药信息及其对信息源的信任程度的影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政策完备,但有些激励措施却迟迟没有得到落实,下一步还要防范养殖业布局变化后带来的污染转移风险。

研究还指出,虽然从排放数据上看,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但要科学认识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的几方面不同:第一,农业面源的分散特性,同样一个当量的污染物,分散排放对环境的冲击远小于集中排放。第二,只有地表径流较大时,农业面源污染才会大量进入地表水体,而此时水量也相应增大,污染物的浓度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对淮河流域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并不是导致水质超标的首要原因。第三,农业面源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承担保障粮食安全重任的副产物,具有更加广泛外部性,因此在治理上要更加强调受益者补偿原则。

记者了解到,该书对未来农业面源污染走势作出了三个方面判断:一是随着统计口径的完善,排放的数据可能更大;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占比将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染;三是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将更加显著。研究认为,这三个趋势都符合客观规律和国际经验,因此治理面源污染非一日之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该书对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出了包括机构建设、制度安排、政策措施、技术选择等一揽子建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