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记者12月4日从复旦大学获悉,由该校
与工程学院微纳系统中心、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等自主研发的“芯云”智能芯片日前首次随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进入太空。
以往每次火箭发射后,随着一级火箭、二级火箭以及整流罩脱落并返回地面,末子级火箭会随着它的有效载荷一同进入轨道,并长期在太空中占据宝贵的轨道资源,对在轨空间飞行器造成安全威胁,是目前体量最大的太空垃圾,也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困扰,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经过2年多的联合攻关,对常规微纳卫星功能模块进行高度集成化与芯片化,硬件资源可重构和智能化设计,使其重量降至30克以内,整机结构重量降低到1.1千克。
据团队组长、复旦大学
与工程学院教授郑立荣介绍,通过在末子级上安装这种轻巧便携的智能芯片系统,团队将原本的火箭末子级改造成极低成本的科学实验和通信平台,实现太空垃圾“变废为宝”。
据了解,此次火箭末子级载荷板采用复旦大学自行设计的“芯云一号”片上智能系统芯片(SoC)。该SoC集成了传感器接口、数字采样、高可靠处理器、多种信息加密技术、智能电源管理技术,以及丰富的数据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等,是一款集成度高、功能完备、自主可控的芯片卫星SoC。
《中国科学报》 (2017-12-0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