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爽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5 21:41:03
选择字号:
科学家在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李飞课题组在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报告》和《RSC进展》上。

胆汁淤积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症状。早期病人主要表现为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病情加重后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当前,美国FDA仅批准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作为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药物。

科研人员实验中应用的α-萘异硫氰酸酯和石胆酸两种化学物质制造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病模型,考察了PPARα激动剂Fenofibrate和Bezafibrate对胆汁淤积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都可以预防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并且对早期肝损伤具有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恢复机体中胆汁酸、脂质、及肉毒碱类内源性物质的代谢紊乱,并且降低小鼠机体的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一是通过修复肝脏线粒体中的脂肪酸-β氧化来减少中长链肉毒碱类内源性物质的蓄积,二是通过提高脂质合成来减轻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GF-beta的释放。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