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华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发文揭示蚊虫对病毒易感的分子机理 |
|
清华新闻网11月2日电 11月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目为《蚊媒通过吸血激活gama-氨基丁酸能系统辅助病毒在蚊虫体内的感染》(Blood meal acquisition enhances arbovirus replication in mosquitoes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GABAergic system)(DOI: 10.1038/s41467-017-01244-6)的论文,揭示了Gama-氨基丁酸(GABA)信号通路是多种蚊媒病毒感染蚊虫的共用感染辅助机制。
在自然界中,蚊子是数百种烈性人类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近年来多种新发及再发蚊媒传染病,例如登革热、寨卡热、西尼罗脑炎等均由蚊子传播并导致每年数亿人感染,数百万人死亡,对人类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由于蚊子可以高效率携带和传播不同种类的数百种病毒,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蚊子已经进化出了特异性的分子机制辅助病毒在体内的感染。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为什么蚊虫对病毒普遍易感”这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回答。
在自然界中,蚊媒病毒在“宿主-蚊”之间传播循环。蚊虫可以通过吸血过程从感染宿主的血液中吸取病毒,并获得感染(图2)。在该项研究中,程功研究组首先利用登革病毒(Dengue virus、黄病毒属)、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黄病毒属)、辛得比斯病毒(Sindbis virus、甲病毒属)、赛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甲病毒属)、巴泰病毒(Batai virus、正布尼亚病毒属)、Tahyna病毒(Tahyna virus、正布尼亚病毒属)六种烈性蚊媒病毒和埃及伊蚊作为研究模型,通过RNA-Seq深度测序及功能学分析,鉴定出Gama-氨基丁酸信号通路是多种蚊媒病毒感染蚊虫的共用感染辅助机制。
众所周知,蚊虫通过吸食感染宿主的血液获取病毒。宿主的血液蛋白在肠道中会被降解成单个的氨基酸便于蚊虫吸收,而降解产生的谷氨酸 (氨基酸的一种) 是Gama-氨基丁酸的重要原料。由于吸血及蛋白消化过程产生的谷氨酸可以被肠道细胞的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转化成Gama-氨基丁酸,随后激活Gama-氨基丁酸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蚊虫免疫反应,大幅提高不同种类病毒感染蚊虫的效率(图3)。该项研究阐明了一种辅助多种蚊媒病毒的广谱感染机制在蚊虫体内的感染过程,为深入理解“病毒-蚊媒”之间互作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联合中心2015级博士生朱毅斌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医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国栋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赵彤言研究员、美国纽约医学院的王朋华教授是该项研究的合作作者。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传染病重大专项、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英国皇家医学会牛顿高级学者项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联合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的联合资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