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总是令人心旷神怡,但帕米尔高原人群源流历史却一直鲜为人知。近日,中科院副院长、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亚平率领团队和新疆医科大学教授哈木拉提·吾甫尔的团队开展合作,发现帕米尔高原人群体现出东西方遗传混合的特征,大多数混合事件发生在末次盛冰期之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人类遗传学》杂志。
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在1838年被到访的英国探险者John Wood首次赋予了“世界屋脊”的称号。尽管具有高寒缺氧等严酷的环境条件,帕米尔高原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人群交流往来频繁。
为探讨帕米尔高原人群的源流历史,研究团队对整个帕米尔高原代表性的色勒库尔塔吉克、瓦罕塔吉克、帕米尔塔吉克和高原柯尔克孜及其周边平原低地人群共计382份样本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基因组测序。进一步分析发现,塔吉克人群与柯尔克孜人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基于近似贝叶斯计算分析的结果揭示,人类移居帕米尔高原涉及多次迁移和混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比较平原人群的mtDNA编码区序列,研究人员未能在高原人群中检出受到选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