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八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在北京开幕 |
中意科技合作再掀高潮 |
■斯峒
中意创新合作周开幕式现场
11月14日,第八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在北京举行开幕仪式。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延续和加强中意两国的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促进两国机构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探索完善中意科技合作的新模式。第八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从14日持续到17日,在北京、成都、贵阳三地同期举办。
中意创新合作周自创立以来已举办七届,每年轮流在中意两国举办。今年的中意创新合作周活动通过高端研讨、项目路演、技术对接、展览展示、实地考察交流等形式搭建创新资源对接平台。
在本届合作周期间,中意双方代表围绕生物医药、文化科技、智慧城市、新一代通信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智能制造、设计与创意产业等20个细分领域举办专场会议进行深入研讨。两国代表将进行600多项次的项目对接,预计达成120余项合作意向。
中意科技合作历史悠久
自中意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1978年签署以来,中意科技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10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意期间,与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共同发表了《中意关于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建设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初步构想。
同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再次访意,与意大利公共管理与创新部部长布鲁内塔签订了关于共建“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协议,并确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意大利创新技术推广署具体承担该项工作。
2011年4月,万钢和布鲁内塔共同为中意技术转移中心揭牌,自此,中意科技合作交流史上这一里程碑式的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中意技术转移中心通过举办品牌活动、推进务实合作、培训与交流人才等形式开展平台建设,中意创新合作周是其知名品牌活动之一。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表示,多年来,北京与意大利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2010年,中意两国政府共同推动成立中意技术转移中心以来,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北京市承担了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运行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搭建一系列合作平台,推动两国企业进行技术对接4400余项次,达成合作意向600多项,其中有很多项目在北京落地生根,有力地促进了北京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创新合作推动中意共赢
今年的第八届中意创新合作周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和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意技术转移中心)、意大利科学城、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万钢,阴和俊,意大利教育、大学与科研部部长瓦莱里娅·费德莉,意大利航天局局长巴蒂斯通教授等中意双方重要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主持。
本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以“中意携手,创新共赢”为主题,聚焦重点领域、前沿技术、民生关切及创新合作。三地会场共吸引了来自北京、河北、山东、上海、重庆、江苏、辽宁、山西等20多个省市的1000多家机构参会,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40余所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70多家研究院所,华为、中国普天、中国重汽集团等众多企业参会。中方参会代表2200多人,意方参会代表220多人。合作周以高端论坛、分领域平行专场、项目对接、创新成果展览展示以及实地考察交流五种形式展开。
开幕式上举办了中意科技创新合作贡献奖颁奖仪式、中意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中意众创空间揭牌仪式、中意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还为六名意方获奖人颁发“中意科技创新合作贡献奖”奖牌,用以表彰他们近年来为中意两国科技创新合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当天,“中意众创空间”“中意机器人与先进制造(2+2)联合实验室”“中意基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合作协议”“明城墙文化科技创意区”等重点合作项目在开幕式上进行现场签约。
阴和俊表示,北京将竭尽所能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搭建更广泛的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国内更多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与意大利等国际伙伴开展创新合作,促进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在中国开花结果。
创新合作向全方位拓展
中意创新合作正向全方位、多领域拓展。
2016年10月,第七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在意大利举办期间,万钢与意大利教育大学和科研部长贾尼尼共同提出建立中意众创空间的倡议,并初步确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和意大利科学城具体承担该项工作。
目前,北京市科委与意方形成了《共建中意众创空间谅解备忘录》草稿,并起草了《共建中意众创空间实施方案》,已报送科技部合作司。同时,北京市科委积极推动启迪、海置科技等孵化器作为中意众创空间的承接单位,设立技术型或服务型众创空间,具体开展中意两国间创新创业及产业化服务。启迪、海置科技所承担的中意众创空间在第八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开幕式上举行成立仪式。
2017年2月22日,在外交部和科技部的共同组织下,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政府签署了《科技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
该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双方将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保护、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
、航空航天等领域,通过组织人员交流互访,为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服务,开展联合研发及联合示范应用,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学术研讨、科技展览展示和科技成果推介等活动,开展中意创新合作周等科技交流和技术转移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
2017年初,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和意大利先进制造设计与研究学院(D.RE.A.M)共同设计并开展了第一个中长期中意人才培训与交流项目——先进制造设计与研究学院高等教育项目。此次培训设有8个月高等教育课程,覆盖多种技术应用领域,如数字制造、先进制造、数据分析和互联网等。
对于进一步推动中意科技创新合作,万钢表示,要把握战略机遇,不断扩展合作空间;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合作可持续发展。双方要充分利用混委会合作机制,做好中意创新合作的顶层设计,确保各领域合作的稳定、可持续开展,打造更多合作增长点,提高利益契合度。
《中国科学报》 (2017-11-16 第8版 首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