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1/8 14:48:50
选择字号:
全球专家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第二届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科学网11月8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全球制造业正在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今天,由中国工程院和德国工程院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是11月6日-9日在上海举办的“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届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政府、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包括中国和国外工程院院长、院士在内的200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与。专家学者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主题,针对“全球时代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数字化转型与工业互联网”及“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等热点问题,与中、德、美、英、韩等国专家,就具有颠覆性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等进行开放式交流,引导和促进全球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聚焦: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此次“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大腕云集,包括了德国工程院院长、德国工业4.0总设计师Henning KAGERMANN教授、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教授、德国工程院院士Michael DOWLING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教授、李伯虎教授、林忠钦教授等中外院士。来自德国、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的制造业及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企业家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等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带来了9个邀请报告。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在数字化时代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制造业的突破口及主攻方向是什么,关键技术是什么?”在第一场报告会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出发,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建设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的颁布背景及重要内容,指出《中国制造2025》聚焦创新体系、强基工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及高端装备五大工程,而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柳百成院士强调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技术,而建模与仿真是科学基础,他还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建模与仿真的最新进展。

如何在成本、环境压力下提升制造业水平,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21世纪初,世界各制造大国均提出了全球视野的制造业复兴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以“智能制造:内涵与应用”为题,从数字化变革角度分析了全球制造业现状;围绕数字化技术发展及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对智能制造的内涵提出了新认识与新思考;以汽车车身数字封样为例,讨论了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临港智能制造基地的研发领域、产业发展及国际合作。林忠钦表示,“在智能制造领域,上海交大的相关研究布局走在全国高校前列。2015年,上海交大与上海临港管委会发起共建了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而在10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工业4.0’技术体系的核心研究单位——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组建智能制造项目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

德国工业4.0计划工业平台筹备委员会主席,世界第三大的独立软件供应商SAP SE物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业务部董事长Tanja RUCKERT、德国西门子副总裁Norbert GAUS、韩国中小企业厅原厅长朱永涉、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Albert SHIH、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床与制造工程研究所教授Günther SCHUH……专家们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探讨领域涵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重大问题。专家们的报告阐述了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给工业界、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就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等进行了开放式交流,展望了智能制造发展的广阔前景。

在论坛的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与报告人进行了精彩的互动,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发展的新技术、新观点和新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

探索: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及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指数式增长、数字化技术与网络化技术的普及应用、系统集成式创新、和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新一轮工业革命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量。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的制造业同样受到了挑战,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国家级的制造计划,例如美国工业互联网创新网络、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等,这些战略规划的核心,就是要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产业和应用。以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为代表的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伯虎教授的报告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认为,各国制造业战略规划的核心,就是要实现面向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新手段和新业态。李院士的报告带我们领略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云”,认为智能制造云是一种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一种智能制造系统,提出了新的制造模式、手段和新生态。李伯虎院士还介绍了自己开发的“航天云”这一智能制造云原型,给出智能制造云成功应用的实例,最后提出了智能制造云的发展建议,即要实现“技术、应用、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三大技术,建成一个高效管理、高速运作、高度智能的制造业系统,这一套系统同时也为制造业拥抱人工智能奠定了理论根基。

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商业模式对制造业来说至关重要。德国工程院院士、雷根斯堡大学教授Michael Dowling所作的“德国中小企业‘工业4.0’的商业模式”报告颇具启发。他在报告中介绍指出,德国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就是中型制造企业,许多都是其行业的市场领导者,然而近期研究表明,这些公司还没能加快步伐开发出新型数字商业模式以及工业4.0项目。Michael Dowling教授回顾了这些德国公司的数字开发现状,并举例介绍几个数字化商业模式领先的中小型制造公司。他的报告提出了问题,也提出了破解问题难点的关键。

据悉,中德首届智能制造研讨会曾于2016年11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对两国智能制造领域起到了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共同发展的作用。本届“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讨会”是中德制造领域专家的第二次聚会,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发展创造了一个顶级学术交流平台,聚集世界著名学者、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就具有颠覆性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等进行了开放式交流,引导和促进全球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致力于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源泉。

附:上海交大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举措和发展

在智能制造领域,上海交大在中国高校中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机械工程专业在近年来多轮学科评估中,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同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研究布局也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2015年12月18日,为贯彻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上海交大与上海临港管委会发起共建了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打造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孵化于一体、国内外多层次人才集聚的创新研究机构。

2016年11月22日,上海交大与临港集团成立了上海交大临港智能制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双方以此为平台,推进科研成果孵化和产业合作。通过该平台,已孵化和推进了包括“五朵金花”(航发验证测试中心、燃料电池极板、动力总成智能制造、核电装备测试验证中心、轻合金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在内的一批产业化合作项目。

2017年10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工业4.0”技术体系的核心研究单位——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组建智能制造项目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致力于成为连接科研界与产业界的纽带,成为连通前沿技术与工程应用技术的桥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