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智库,路向何方 |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侧记 |
■本报记者 温才妃
智库是近年来“一带一路”中的一大热词。随着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以来,各种类型的高校智库纷纷涌现,掀起了一股高校智库热。
如何在充分利用高校智力资源的基础上,保证高校智库提供一种有质量的“智”,或者说,高校智库有何不同于政府和民间智库,是社会各界都在探讨的话题。
近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明区划研究中心主办的2017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之分论坛——“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合作与智库建设”,讨论的重点就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参与国家共同发展
“对我们来说,还不满足于现有的合作。中东欧小国资源有限,如何整合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大困难。很幸运的是,‘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了机会,我们需要更多懂得教育技术的学生、教师,但是没有太多时间去培训教师。”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尼古拉·日乌拉科说。
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巴尔干地区衍生出众多民族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具体困难。中方单方面的想法往往得不到对方呼应,甚至还会被别有用心者曲解为“文化侵略”。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处长王道余介绍,2016 年教育部从各部委收集的141项课题中,就有70项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课题,覆盖沿线46个国家。“我们今后的目标是,在高校普遍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
对话,是破局的第一步。在论坛上,与会者达成一致意见: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增进双方了解,达到互信互通。
作为高校智库,在这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握合作的大方向?全国人大常委、首都师范大学前校长、文明区划研究中心主任刘新成在会上指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沿线所有参与国家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创新所在。
在他看来,这种创新需要沿线国家智库贡献智慧。努力落实共同发展,协商民主,互利共赢等理念,增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互信,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是各国智库的共同责任。
波兰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茨·潘德拉科斯卡表示,不同于中国,波兰智库不只是为执政者提供政策咨询,也关注热点话题。
尼泊尔驻华公使苏希尔·拉姆萨尔认为,高校智库之间应该相互交流,使教育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使知识得到应用。
高校智库要承担育人责任
作为中国智库的一大主体,高校智库有着独特的存在。
首师大文明区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占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高校智库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把对策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高校的优势是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如果这两项优势不能纳入智库建设范畴,不仅是资源浪费,还会凸显高校智库的劣势,因为相对于政府决策部门的智库,高校智库在获取一手信息上并不占优势。”
而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下,区域与国别研究尚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相关的人才培养也没有涉及智库研究工作的需要,这导致了现实中国家急需的智库人才需求与高校供给的错位。
对此,梁占军表示,首师大正在努力把国别与区域研究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积极拓展与巴尔干地区高校的合作,通过设置专门的培养项目,助力我国巴尔干学研究的人才培养。在本次论坛前夕,首师大与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波黑萨拉热窝大学已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我们希望通过把学生送到对象国去学习,突破国内小语种学习规模小的瓶颈,也有效地将专业学习与智库研究训练结合起来。通过旋转门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到政府机关实习;同时也聘请政府机关的官员,如外交部退休的外交官,加入基地工作并指导学生,这样不仅能加强高校智库的对策研究力量,还能凸显高校智库育人的优势。”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对此表示同意,他认为,高校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是互相支撑的。结合科研培养学生是高校智库的一大优势,聘请一支国际化队伍是今后高校智库的发展方向。
智库建设应寻找差异化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截至目前,全国高校成立了众多智库、智库联盟。这固然是好趋势,然而,如何避免智库建设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真正发挥智库大脑的作用呢?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李鼎鑫表示,智库建设要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精益求精,推动形成智库合力。精准设计自身定位和研究方向,部署综合性大学,研究应具有全球性、战略性、前瞻性。地方高校应以服务本地区发展为主,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的发展。
首都师大文明区划研究中心在他眼里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智库——它是教育部几十家国别区域研究中,唯一一家不以国别划分,以文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智库。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与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
加强智库的对外交流,是与会者共同的心声。看到与国外同行的差距,通过学习、借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库,是我国高校智库必须面对的事实。在会场上,立足基础研究、致力跨学科研究、互聘专家等是多次被专家提及的建议。
结合我国的国情,云南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副教授陶亮特别指出,高校智库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相对于政府智库,高校智库有更大的自主性,咨询报告应该基于学术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不能以获得什么级别的批示为目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尚宇红呼吁,国内外高校智库应建立一个智库合作平台,在大学范围内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经过3至5年学术论坛的积累,争取在高校智库研究方面取得有特色的成果。
《中国科学报》 (2017-11-07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