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化兰领衔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最新的H7N9病毒研究成果。施建忠副研究员等6人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化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经过近4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该实验室揭示了H7N9病毒的进化和变异情况,率先发现了高致病性H7N9病毒,并及时为家禽和人H7N9流感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2013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该实验室从20多个省的活禽市场、家禽养殖场和屠宰场共采集超过11万份样品,分离到293株H7N9流感病毒。基因组解析发现这些病毒频繁重组,共形成23种不同基因型,90%以上的毒株具有对人易感的分子特点。
重要的是,今年1月在广东分离的7株病毒在血凝素基因裂解位点发生变异。动物实验发现,这类变异株对鸡具有高致死性,对小鼠和雪貂无致病力,但在雪貂体内复制一代后即可获得适应哺乳动物关键突变,突变后的毒株对小鼠的致病力增加万倍以上,可引起雪貂严重发病、死亡,并在雪貂之间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值得担忧的是,H7N9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时极易获得这种突变。
这项历时近4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全面揭示了H7N9病毒的进化和变异情况,率先发现了高致病性H7N9病毒,并且证明了它们对人蕴藏更大危害。
因为涉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研究发现实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为家禽和人H7N9流感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卫生系统据此加强和细化了人感染H7N9病毒的筛查和鉴别诊断,及时发现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流感病毒病例。农业部对H7N9病毒防控作出重要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策略。在今年3月到8月之间扑杀和销毁100多万只鸡,控制了多起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在进一步加大监测的基础上,对疫苗免疫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和论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发的“H5+H7二价灭活疫苗”可同时预防家禽的H5和H7高、低致病性流感病毒,已于今年“秋防”投入应用,将在阻止家禽H7N9病毒传播,减少环境病毒载量,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