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刘蕊
李冬的微信头像是著名工笔画家赵国经笔下的李清照。见过李冬的人,不难发现她的面容与画中人很像,甚至连眉宇间的神韵也有几分神似。这个头像是李冬的同事发现并推荐给她的,同事觉得李冬的才情“有灵魂的高度”,这一点跟李清照也很像。
李冬是燕山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城市规划专家库成员。
“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地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变成她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所以,为人师表,就有责任使个人范例成为美好的化身,至少让举止言行成为美好的代言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李冬如是说。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在北戴河艺术产业园区,有李冬的两个“艺术院落”。
2015年,北戴河区政府利用戴河村的闲置院落打造艺术产业园区,李冬作为策划人之一和首批入驻艺术家,主持了“天大创想”(耕读园)和“燕大创意”(杏树下)两个院落,短短半个月时间的修整,让满是荒草的院子变身雅园。
在她的院落里以及她在燕山大学的工作室里,满满的都是秦砖汉瓦、陈陶古木、撰文拓片等物件。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求真是李冬艺术追求的基础。每一个老物件和小物品都能追溯蕴含其中的时代、文明的变迁。在平时,李冬也常带着学生南下考察文化与艺术、带着研究生爬屋顶钻坟地测量古建筑、赴日本与建筑师交流、泡在北戴河自己的小院子里弹古琴写书法……
李冬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女神,想进入李冬工作室跟随她学习的人很多,但是进来和学好都非易事,进入“冬姐”工作室的学生必须要读经典、弹古琴、习书法,并且学会参禅玩卦、观香品茶。
李冬说,我们缺少一颗安静的心,要做好设计,必须浸润其中,让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才能在这个层面上去创造。“一个设计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文化的味道是伪造不出来的”。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为设计师,李冬的作品强调尊重自然、尊重当地历史人文。所以她的设计方案注重呈现原有文化符号和自然景观,努力让时间的痕迹和自然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和延续。
2008年,在主持辽宁葫芦岛市的城市风貌规划项目时,李冬力推城市绿道建设,主张打造最完备公交系统,建议用政策抑制家庭轿车发展,给城市一个清澈的未来。她认为,设计必须侧重人的生存环境,从人出发,功能使用和人的感受是首要的,艺术的美是居于人的舒适以后的,自然和谐就是美。
今年8月,李冬精心打磨的跨年项目——山东滨州渔业特色小镇的规划思路和布局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从2016年开始,特色小镇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也出现了许多不具备条件的应景之作。李冬对此颇感忧心:“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足以产生一种代表性生活方式。而在现在的城市竞争中,生活方式就是最大的竞争力。小城市要及时醒悟,不能跟在大城市后面一味效仿,而是要回过头来找到自己。”
李冬对现代社会生活和城市的反思源自于她强烈的责任感和一个设计师的使命感。她曾将看到过的这样一段话发布在微信朋友圈:“身为父辈者,若忘记了改良社会这个天职,若辜负甚至违背了这个天职,那么失败的命运和灾难的后果,早的落在他们自己头上,晚一点的就砸烂他们儿孙的光景。”在李冬心里,先辈创造了令世人仰慕的精神高度和审美境界,至今无可超越。“每每遇到先人那些充满精神文化气息的精妙所在,便怅惘无比。生在今朝,到底意难平。毕竟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活着而已。”
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次,针对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李冬的女儿问她,老人倒了,如果她在现场怎么办?对此,李冬的回答很干脆:“还用想吗?冲上去拦车打电话报警和120啊。这是本能的反应啊。”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要求传统文人信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我们这一代虽也远离传统,但尚能为理想而激动,为忠义而挺身。当下的青年是从完全利己的环境里长成的。”李冬说,是我们把先人的宝藏丢弃了。
从设计作品到给学生上课,李冬一直在努力去改变或试图影响身边的人:尊重自然,欣赏文化,珍视历史,关怀人类。
近几年,李冬将山西的县市走了大半,2017年5月,她作为专家被邀请参加山西柳林明清街改造论证会。会上,李冬说她非常高兴地看到当地政府是以虔诚和谨慎认真的态度对待老街的。她认为,这个项目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在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街道商业和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像爱护眼珠一样地保护原有繁茂的商业氛围和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氛围。
目前,李冬正带队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邛崃市做总体城市设计,她说:“再好的建筑和城市,也只是生活的承载,城市的规划和改建都应该以人为根本,在城市设计中尤其要意识到城市是人、土地、文化及大环境之间不断演化的关系中的一部分,所有的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的,好的设计是自然轻抚着城市,城市又轻抚着人民。这是决策者的责任,也是设计师的使命。”
《中国科学报》 (2017-10-24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