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力与机器进行协作作业是最可取的操作方式。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目前来看,物流的“无人化”只局限于物流的中心,包括仓储、分拣、打包等环节,物流末端的节点配送还是要靠人力。将人力与机器进行协作作业,即人做人擅长的,而机器做机器所擅长的才是最可取的操作方式。物流的“无人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物流完全自动化后的场景应该是:像自来水一样,打开家里的快递通道口,货物就“流”出来了。
■本报见习记者 赵利利
10月12日,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国内首份《快递最后100米服务趋势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增长迅速,到2020年全国快递有望超过700亿件,但快递员增长并不匹配,快递最后100米面临巨大压力。
就在该报告发布的前一天,国内快递公司中通和韵达相继在其官网上发布快递提价声明,涨价理由均涉人力、物料等成本的上升。中国电商物流产业联盟副会长李芏巍表示,“我国快递业利润并没有像业务量那样增长,相反,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快递企业的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快递业似乎深陷“涨价找死不涨等死”怪圈。
低价竞争之殇
中国仓储协会副会长王继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与国际物流价格标准相比,我国物流价格长期处于偏低水平,尤其在快递领域。可以说,我国的快递收费是全世界最低的。”
部分物流企业之所以会陷入“涨价找死不涨价等死”的困境,与我国快递物流服务市场的恶性竞争有着密切关系。王继祥表示,当前,我国物流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低价竞争”弊端,物流发展缺乏整体思维。“物流发展至少要有三个维度,服务的质量、成本以及通过物流服务给客户创造价值。物流的服务水平决定了其价格,如果快递的服务水平提高了,快递涨价是很正常的,反之,则存在问题。”
此外,大型电商平台对下游快递价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涨价找死”一定程度上是指如果快递企业收费过高,电商平台的巨额订单就会向收费较低的公司倾斜,这对于没有平台支撑、单纯以快递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公司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而“不涨价等死”则是由于我国长期偏低的物流收费不足以支撑快递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使企业处于严重亏损中,不涨价就意味着“等死”。
事实上,我国电商物流存在着市场失灵的地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某项服务的市场需求上升,服务的价格也应随之上涨。”王继祥表示,比如说在“双十一”这种潮汐性物流高峰关口,价格应该作为缓解供需紧张的重要调整手段,但是,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双十一”物流高峰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快递价格波动现象,“市场失灵了”,消费者大面积遭遇快递延期、损毁等现象屡见报端。
“这时候完全可以根据服务水平来调整价格。要求当天送达的,可以设定相应价位,对货物到达时间不作要求的设定其他价位,也就是说,完全可以根据服务水平的差异性来按照市场规则制定价格标准。”王继祥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但是,就他个人的观察而言,近期的快递涨价也是普涨,没有看到“单日费”“多日费”等服务标准的划分,企业并没有以服务水平为依据调整价格,即“它们不是通过优化服务质量、提高配送效率来提高价格,我认为企业在策略上是失误的”。
进军“无人化”
就在此次提价的前两天,京东全流程无人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中通、韵达“受人力、物料以及运营成本攀升等影响”不同的是,阿里、京东近年来大力投入的“无人物流”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甚至在“纸箱成本上涨”等因素面前,京东的智能耗材算法推荐技术(旨在通过保证纸箱、包装袋等包装物的精确使用降低物料浪费)使得其在友商的提价面前显得“淡定”了很多。
据报道,京东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5倍以上。京东昆山无人分拣中心的分拣能力可以达到9000件/小时,供包环节的效率提升了4倍,在同等场地规模和分拣货量的前提下,每个场地可节省人力180人。
王继祥表示,“无人仓”是快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技术创新对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就目前应用的性价比而言,“无人仓”其实并不是最优的。“目前来看,物流的‘无人化’只局限于物流的中心,包括仓储、分拣、打包等环节,物流末端的节点配送还是要靠人力。”
业内人士认为,“将人力与机器进行协作作业,即人做人擅长的,而机器做机器所擅长的”是最可取的操作方式。菜鸟网络负责人介绍道,过去的传统仓库,通常每小时只能拣货100多件,拣货员与机器人搭配后,每小时的拣货量比以前提升了3倍多。
物流要做到完全的“无人化”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无人化”物流落地的先行者会从特殊空域和地域开始,如新建的具备“无人化”物流基础设施的城市、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的成熟物流配送系统以及社区自提柜等。
不过,王继祥同时也表示,物流的“无人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王继祥假设了将来物流完全自动化后的场景:像自来水一样,打开家里的快递通道口,货物就“流”出来了。在技术的快速发展迭代下,这是可以预期的。
推进智慧物流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详细部署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明确指出要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将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人”的作用将更多体现在智慧思维、对体系架构的把控、数据处理等方面。
王继祥告诉记者,物流的“无人化”其实是智慧物流的一部分,主要为智慧物流的智能执行系统。未来,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主要包含三个体系:一是思维体系,主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实现,如现在菜鸟物流的前置布仓,采用GPS预测物流量,通过计算对仓库配送提前布局,提前把货物运送到各个仓储点,在客户下单的第一时间就近配送,从而实现配送系统的优化;二是传导体系,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传导系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得以连接和实现,“智慧物流以及将来配送的无人机,都需要这种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三是执行系统,即智慧物流的思维系统延伸到无人仓储、全自动分拣、无人配送等领域,从无人仓到自动驾驶车辆、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等都属于智慧物流的执行系统。
王继祥表示,智慧物流真正的魅力应该体现在它的快速传导和信息的互联互通上。“智慧物流的执行系统和思维系统完全对接后,其真正的魅力才能体现出来,而这个对接的过程就是智慧物流的传导系统,三个系统应该全面均衡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7-10-19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