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4 19:50:54
选择字号:
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并行

 

“金融科技的基础是科技创新,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没有领先的金融科技。”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暨第十届中国互联网金融年会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如是说。

当前,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相继列入我国相关信息化发展规划之中,金融与科技的加快融合使得金融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也给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科技正在兴起

在此次大会上,我国首部《2016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概览》(简称《概览》)正式发布。这是到目前为止第一份有关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的概览,深入梳理了金融科技内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代表编写组发布《概览》并表示,金融科技就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要求。

金融科技由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科技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公司、投资公司与孵化器以及监管机构构成。过去几年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源泉。

具体而言,杨春立称,云计算降低了金融科技创新的门槛,大数据创造了金融业增值新空间,人工智能开辟了金融服务发展的新范式,区块链构建金融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变革金融业务发展的模式。

以金融云发展为例,2016年银行业纷纷建设了云上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是全国首批完全跑在“云”上的银行,其采用全分布式架构,业务扩展性高,能够支撑银行核心复杂的业务。另外,通过云计算创新互联网金融架构模式,红岭创投也是一个典型代表,其建立的互联网分布式集群架构,实现了全链路监控,可根据用户流量动态扩容和高峰限流。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物联网推动金融服务与物联网商业应用场景结合,探索出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平安银行在“车场—供应商”供应链融资环节,就引入了物联网传感系统和智能监管系统,开创了物联网技术下“智能监管库存融资”模式。

“物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涉及银行、保险、融资和租赁等多个业务方向,既有对这些机构内部运营管理的能力,也有金融模式的创新。”杨春立说。

而各种金融科技的兴起,也在深刻变革着支付、保险、存贷款、融资、投资管理、市场服务模式等,使得金融业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比如,支付变得更加精准、便捷和高效;网络借贷日益柔性化和个性化;财富管理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细;保险业也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变革业务模式。

区块链最受关注

目前,在所有金融科技中,区块链是最为炙手可热的创新技术,投行、金融巨头、互联网巨头全都磨刀霍霍,融资和关注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月1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携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成为国内银行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首次成功实践。

此次推出的资产托管系统,以区块链的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为技术基础,选取了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投资顾问方、审计方5种角色共同参与的资产托管业务场景,实现了托管业务的信息共享和对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呙亚南介绍,该系统于2016年10月上线,已在真实业务环境中顺利执行上百笔交易,实现了信息的多方实时共享,免去了重复信用校验的过程,将原有业务环节缩短了60%~80%,令信用交换更为高效。

为什么区块链如此受瞩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蒋瞳将其总结为三点:全网共享、做坏事很难、分布式部署。他表示,区块链的特点就是P2P网络,且全网共享无法抵赖,由于其具有高强度加密和严格的身份控制,篡改就要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另外,区块链分布式部署使得软硬件均不存在中心节点,业务不存在中央交易对手方,监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不过,区块链技术应用之路仍需且行且珍惜,因为这项技术目前还处于“萌芽期”,还面临着许多待解难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性能问题,蒋瞳分析道,区块链底层原因造成性能开销较大,现有区块链实现技术难以满足高并发、高时效的要求。这就需要优化底层算法,尽量降低出块和共识的开销,另外通过优化代码和技术框架,提升代码处理效率。

除此之外,蒋瞳表示,区块链还面临着隐私保护的问题。由于监管不存在隐私,需要时可以掌握所有信息,因此,区块链下个体隐私信息仍需要得到保护。另外,区块链还需要与其他技术一起取长补短,现有业务规则不适应区块链的要求,还需要突破相关限制。

“市场上保守预测,区块链技术瓶颈的突破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技术成熟也需要5年以上。”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心副总裁范海鹰指出,区块链规模和应用都还停留在底层技术研发和试验层面,没有达到完整商业应用的需求,从技术性能来看,区块链技术自身还存在占用资源较多、交易效率和速度不够、确认时间长等技术瓶颈。

金融监管刻不容缓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一项重要议题,并通过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这无不预示着金融科技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正不断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工信部已与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积极加强协同配合,逐步建立了密切协作的联合工作机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一是推动开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架构创新,二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研究,三是建立完善面向金融行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认为,金融科技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传统金融业务风险呈现新特征,金融网络安全风险更加凸显,新的逆向选择风险不容忽视,技术依赖风险相伴而生。

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杨春立表示,目前,金融监管一些立法层级较低,立法缺失造成行业监管真空和制度存在缺陷,监管与市场在创新与风险的博弈中难以实现平衡,监管有效性不足。另外,技术支撑薄弱,导致监管执行力不足;多头监管造成监管成本高企;金融监管模式单一,造成监管资源与需求严重不匹配。

“目前金融监管迫切需要构建适应信息技术创新发展需求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需要更加主动、及时地调整。”杨春立强调说。

对于金融科技监管,大数金融创始人兼CEO柳博提出了三点解决办法:首先,监管者不应画地为牢,需要快速地理解新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给行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其次是必须透明,金融科技公司透明以赢得公众的信任,而监管透明以帮助公司预判未来发展方向;第三是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同时保护消费者利益。

“中国的监管机构对于传统机构的监管已经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办法,监管总体而言有效,金融科技的创新提速之快,使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监管都面临挑战。”柳博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