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0 10:24:35
选择字号:
科技让敦煌艺术走出洞窟

 

本报讯 环绕中心塔柱,可以细细观赏莫高窟428窟《舍身饲虎》的故事;戴上VR眼镜,61窟《五台山图》仿佛触手可及;还有高保真3D打印彩塑的释迦牟尼、多维数字节目展演……近日,“艺海存真·敦煌”展览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敦煌艺术馆开幕,利用科技手段,让敦煌艺术走出洞窟,走向民间。

展览现场,最吸引大家的是“全景虚拟漫游体验区”。观众可以戴上虚拟现实头盔式显示设备(VR眼镜)观赏洞窟实景。通过定点视点切换,记者可以清晰看到约2米外,莫高窟61窟《五台山图》中供养人的项链。通过任意走动,可以感受5乘5米区域内洞窟360度全景,仿佛置身洞窟之中。小朋友最喜欢的是触摸屏拼图,小手滑动屏幕,拼出一幅美妙的敦煌壁画,实现了人与文物的互动。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表示:“本次展览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敦煌艺术中的20余个精品洞窟展示出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使敦煌艺术更加鲜活。力求让观众感觉到敦煌艺术与我们大众的文化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实现了数字敦煌走向民间,走向百姓,走向大众。”实地观赏洞窟,游客通过讲解员的手电才能看清洞窟内光线较暗的部分。而“艺海存真·敦煌”展览通过现场数据采集资源,再次整理加工形成完整的节目,观众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灵活自由观赏敦煌艺术。

敦煌莫高窟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由于受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保护能力和水平的限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彩塑和壁画的保护和利用迫在眉睫。上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提出“数字敦煌”,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和彩塑等珍贵资料。随后,敦煌研究院先后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展开合作与研究,完成石窟寺、土遗址等数字化方案设计、石窟空间三维重建、数字化信息采集、处理和虚拟漫游制作。力求建成完整的敦煌石窟数字资源库,实现文物数字化的科学存储与艺术展示。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甘肃省文物局支持、敦煌研究院主办,是公益性常规展,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将科技与艺术融合,打破时空限制,借助多媒体手段,使珍藏在洞窟中的优秀文化走出莫高窟。分为实体复制洞窟展示、“梦幻莫高”多维节目展演、高清彩塑艺术摄影展示、彩塑3D打印及三维展示平台、分层壁画立体再现、全景虚拟漫游体验区、触摸屏专题展示及拼图游戏等9个板块,展区面积1300平方米,观众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欣赏丰富多彩的敦煌艺术。当日,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刘晓倩)

《中国科学报》 (2017-01-20 第5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