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门 东方IC 资料图
今年两会上,关于浙江全省人才培养工作的话题成为焦点之一。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抛出的说法,尤其引起大家的关注。
“浙江急需采取更有效的举措聚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快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尤其是政府要下决心、花更大的力气新建、重组、共建若干所高水平大学”。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先来看看这份表单:
从这份表单上可以看到:浙江以4所大学进入前100而位列中国大学综合实力百强榜第8,而这几所大学的平均名次是58,如果把浙江大学去掉,剩下的几所大学排名均在60之后。
仅凭这些数字,或许仍不能清楚罗卫东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但如果把深圳即将在“十三五”规划中新建20所国际合作大学,并在“十三五”结束后净增20万大学生的情况摆上台面后,他的建议无疑就有了探讨的空间。
“中央希望浙江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全国都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现在我们最大的短板和发展瓶颈还是人才。与北京、江苏、上海、深圳等地区相比,浙江在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罗卫东认为,造成人才瓶颈的重要原因,是浙江高等教育虽然在过去若干年里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优质资源极度稀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作为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大学,浙江大学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很大,发展速度很快,在带动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仅凭浙江大学是无法从根本上缓解优质高等教育服务极度短缺的现状。这个问题自四校合并以来一直存在,而且随着居民家庭对更好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矛盾日益突出。”
浙江基础教育水平很高,学生总体素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家都希望就近上好大学,但对浙江考生来说有点奢侈。
对于很多不能进入浙大的优秀考生来说,要么上好大学离开本省,不想出省就得屈就。一般来说,当地大学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的比率是最高的,浙江省大量优秀考生外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优质人才的外流。
“保障优质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已经日益成为一个民生问题、发展问题。考虑到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再不提前布局,今后会继续被动,更加被动。”
罗卫东建议,省政府应该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缓解这一现状。这关系到浙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关系到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
“好大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建起来的,如果不及早进行布局,这个问题还会不断往后拖。所以,尽快对浙江省高等教育重新认真思考布局和优化结构,越早重视,越主动行动,对浙江发展越有利。这件事情真的不能再拖了!”
对此,他提出几条具体的对策:
第一,省政府必须紧紧围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设”这一中心重新进行发展思路的梳理和定位,寻求发展标杆,主动对标。
第二,争取国家教育部的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依托浙江大学等孵化重组若干所高水平的新大学。
第三,以更大的力度来推动国际合作办学。
第四,对社会力量参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予以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
“浙江的经济发展快,生活品质高,宜居宜业的城市多,对海内外高水平教育人才有强大而独特的吸引力,要抓住一些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供给相对过剩的机遇,加大教育人才引进的力度,为新建、重组、共建高水平大学提供人才支撑”。
罗卫东最后表达了一个十分强烈的愿望:“但愿不久的将来,优秀的孩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再那么地痛苦;浙江的孩子不再面临那么残酷的升学竞争。希望越来越多的优质考生不必背井离乡就能够读上心仪的好大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