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8 11:01:52
选择字号:
湖州桑基鱼塘的农作智慧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从荻港村出发,走过横跨京杭运河的小桥,便进入划入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核心保护区的蚬壳湾。放眼望去,鱼塘桑树密布,水光潋滟、阡陌相连,渔民们日出养鱼喂蚕、日落点灯织布,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里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拥有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2014年5月,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农业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循环利用 精耕细作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西部,现存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该系统以有塘必有基的立地条件,采用鱼塘养鱼、塘基种桑模式,将种桑、养蚕、养鱼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生物生产潜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岸边有一些地势低下、常年积水的洼地,当地人便将其挖深变成鱼塘,挖出的塘泥则堆放在四周垫高作为塘基。久而久之,“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延续了下来。

桑基鱼塘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创造性、集多种生产类型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利用生物互生互养的原理,低耗、高效地精耕细作,同时对生态环境“零”污染。

整个系统中,鱼塘肥厚的淤泥挖运到四周塘基上作为桑树肥料,由于塘基有一定的坡度,桑地土壤中多余的营养元素随着雨水冲刷又源源流入鱼塘。养蚕过程中的蚕蛹和蚕沙作为鱼饲料和肥料。系统中的多余营养物质和废弃物周而复始地在系统内进行循环利用,没有给系统外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时节变化统筹安排农事活动,也是桑基鱼塘系统的一大特点。当地村民于正月、二月管理桑树,放养鱼苗;三月、四月为桑树施肥;五月养蚕,六月卖,蚕蛹用来喂鱼;七月、八月鱼塘清淤,用塘泥培固塘基;年底几个月除草喂鱼。

正如明代《沈氏农书》中记载,“池蓄鱼,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雍桑、鱼,岁终可以易米,蓄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可取得“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

桑基鱼塘的发展,既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水乡生态农业景观,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还孕育出了特有的如祀蚕花、点蚕花火、蚕花节等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

“处处停蚕箔,家家下渔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描绘了一幅桑茂、蚕盛、鱼旺的水乡美景。

转型升级 重放光彩

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尽管桑基鱼塘系统具有诸多优势,但受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项已经存在了2500年的古老生产模式,正日渐成为一种濒危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由于水产效益高于养蚕效益,导致农户重养鱼、轻养蚕,开始增大鱼塘面积,缩小桑基面积,偏重于进行效益较高的特种水产养殖或者规模水产养殖。基塘比例的失调,已经影响到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副教授郭佑撰文道,虽然现在看来,其效益不高,但蕴涵其中的“循环经济理念”是最值得保护和传承的,也是我们保护和传承桑基鱼塘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护同时兼顾利用,湖州市委、市政府委托浙江大学编制了《湖州南浔桑基鱼塘系统保护和发展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次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制定颁布了《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区管理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为桑基鱼塘的保护利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

在对原生态桑基鱼塘修复性保护的同时,充分挖掘桑基鱼塘系统的内涵。创建“果基鱼塘”“油基鱼塘”“菜基鱼塘”等新型模式,目前已建成新型桑基鱼塘近2万亩。

加大扶持,建立遗产保护地农民补偿机制。市、区两级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助形式对核心保护区内桑树补植、鱼塘修复、河道疏浚等给予财政补助。

加强宣传桑基鱼塘的生态和旅游功能,积极鼓励工商业主和广大农户发展以“桑基鱼塘”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家乐和渔家乐,加快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全面实施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与发展,促进传统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转型升级,在历史价值与经济效益、产业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寻到良方,将使太湖边的这一璀璨明珠重放光彩。

(王方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7-01-18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