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天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6 10:01:45
选择字号:
职称评定应兼顾灵活与公平

陈学雷

刘晓

■本报记者 韩天琪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按照《意见》要求,力争3年内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5年内争取完成所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

“一刀切”弊端丛生

“一刀切”标准一直是现行职称评定标准最受人诟病之处。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是有差异的。对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或较少接触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把英语和计算机作为职称评定的‘门槛’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额外的‘负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晓看来,“随着人才评价配套制度的不断完善,‘一刀切’的弊端慢慢显现出来,此时进行职称制度改革正说明我国的职称制度是时候走向灵活化了。”刘晓提示,“必须要注意的是,之前职称评定中的一些标准,比如英语、计算机和论文,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标准是可以量化的,可以量化意味着比较客观。比如说‘课教得好’、‘看病看得好’等等维度如何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值得讨论和思考。”

以人为本 精准施策

陈学雷坦言,评职称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可能本来就不存在一个客观的、完全公平的评定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可能论文写得好,有的人可能申请经费和课题的能力比较强。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教师、医生等行业,还会有授课能力、医术等的差异。在大学中,可能有些老师对做研究并不是十分感兴趣,而是更愿意在怎样教好课程上面钻研。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来就没有客观存在的统一的‘尺子’来作为衡量人才是否达到某个职称的标准。”

此次《意见》的出台,正是要纠正以往职称评价中出现的刻板、过时的评定标准,把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点,以达到精准施策。

制度设计尤为重要

职称制度改革得到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称赞,但大家也有一个疑虑:外语、计算机、论文等“门槛”取消或弱化之后怎么评?一直以来,职称评定都是“僧多粥少”,外语、计算机、论文等往往被单位视作一种门槛,“游戏规则”清楚,评起来就简单直接,谁都没话说。现在取消一些硬杠杠,有条件“入围”的更多,很多人会担心更难评了,不比条件会不会拼关系?会不会留下更多暗箱操作的空间?

“在具体操作环节,做到评选过程的公平和公正是可以实现的。”陈学雷建议,“在大的原则方面,首先各个单位要根据人才和行业的具体情况设立合理的职称评价标准。比如如果给医生设立唯论文的指标,而忽视其看病的能力,这就不能算是合理的。另一方面,职称评定过程中存在的暗箱操作等问题是要避免的,制度上要更透明公开,在评选程序上做到公平公正。”

《意见》也提出按照“于法周全、于事简便”的原则设立职称评定标准。概括地讲,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可以重点解决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服务不够规范配套等问题。

刘晓认为,职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公平的评价环境。“其中一个能够落地的比较有效的举措是成立职称评审委员会进行具体的评定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也曾表示,在加强职称评审监管方面要重视以下举措:一是完善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管理制度;二是完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三是健全职称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四是建立职称评审公开制度;五是建立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六是严禁社会组织以营利为目的开展职称评审。

“职称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新制度中评价标准的权重以及量化问题。比如在大学中,有的人愿意教课,就以教课的数量及质量作为评价的标准;有的人愿意从事科研,就以论文、课题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他们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时的差异性问题如何解决。”刘晓表示,今后还是要探索对人才评价进行分类改革,制定出符合职业特点、能够客观反映个人业绩的多维评定标尺,达到职称评定过程中灵活和公正的平衡。

《中国科学报》 (2017-01-16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