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靳晓燕 柴如瑾 冯志伟 李宇明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5 10:53:07
选择字号:
追忆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逝年如水 百年有光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柴如瑾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5日 05版)
 

周有光先生晚年留影。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周有光与夫人张允和 光明图片

1927年,上海光华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纪念册中的周有光(周耀)专页。光明图片

 

 

 

 

周有光部分著作 光明图片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文字改革的推动者、《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先生14日去世。就在1月13日,他刚刚度过自己的111周岁生日。
 
“来时迎,去时送,万事顺应自然,万事莫要勉强,就是最好的了。”周先生曾说:“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每天都是赚的。我99岁生日就是在医院里过的……病愈回家再过斗室读书生活,消磨未尽的尘世余年。”
 
“通过门玻璃看到先生安详地躺在那里”
 
周先生曾戏语:“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人愈老,愈加童真。他把81岁视为1岁,从头开始计算年龄。他92岁时,收到一份贺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老先生高兴得不得了。
 
“13日下午4点我还看到他,那时处于半昏迷状态,但是我们不知道,以为他在睡觉。今天早上知道他故去,心里一直很难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章太自1984年住在周先生楼下,与周先生成为邻居已经32年。
 
周有光先生的学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苏培成给记者讲述了他与老师的最后一面:“12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30多人一起去给周先生祝寿。保姆说先生在休息。怕带了病菌,我们就没进去,只在他的门外,通过门玻璃看到老先生安详地躺在那里。”
 
“我只是一个设计者”
 
只有怀念。
 
走入21世纪,人们愈加发现这位世纪大学者不一般。是返老还童?如此年纪,思路敏捷、思想深邃、观念前沿。100岁之后,他陆续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周有光文集》等书籍。
 
“他一生追求治学,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不考虑名利,就是想做实事一辈子,不断地耕耘、写作、创新。”陈章太说,周先生是一位语言文字学和社会文化学的大学者。
 
“他是人民的语言文字学家。用智慧改善了国人的语言生活,提升了国家走向世界的能力,促进了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值得国人向他致敬!”在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看来,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和国际传播者,开创了现代汉字学。
 
50岁,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勤奋耕耘,终成语言学大家。1955年,他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他主持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提出正词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在矛盾。1979年—1982年,他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使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他还参与国家不少重大的文化建设工作,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译、《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汉语大词典》的编写等等。
 
在诸多成就中,大家最了解的就是汉语拼音,社会上总有人说他是“汉语拼音之父”。“我问过周先生,他说:‘这句话不妥,我只是一个设计者。’”陈章太告诉记者。但是,周先生确实在汉语拼音的制定、推行中贡献最大,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最完善的汉语拼音方案,而且最早主张采用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他不仅在汉语拼音的制定和推广、比较文字学等方面贡献卓著,在语言规范化、现代化发展和汉语拼音应用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语言学家陈光磊看来,周先生看问题有两个眼光:“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世界眼光,就是要有空间的概念;历史眼光,就是时间的概念。他的文章都是从古讲到今,他的学术研究,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做得比别人深。
 
从未停止思考的“周百科”
 
与周先生相熟的语言学家李行健沉浸在悲痛之中。“在多年的交往中,先生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淡泊名利、为人随和。他知识渊博,特别是对现当代世界百科知识的掌握,现有的语言学家恐怕少有出其右者。沈从文先生曾戏称先生为‘周百科’。”
 
1988年漫画家丁聪先生给周有光和张允和画像,标题是“新潮老头,白发才女”。于是,“新潮老头”就传开了。李行健认为:这个概括是很恰当的。
 
尘世岁月,思考不止。退休后,周先生在斗室里看书、读报、会友,以书为伴,以文寄思。2009年,复旦大学语委《雅言》名誉主编潘佳第一次拜访了周有光先生。他说:“那一次改变了我的命运。”因为先生“平实的语言和缜密的思维,让我一下子认清了语文现代化的历史、职责和方向,使我从懵懂的报纸学生主编走进了语文现代化的大事业。”
 
学思知行,百余年沧桑幻化的思考,在先生的字里行间流转,让后来者彻悟——
 
“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他在自己的书中谈感悟:“与时俱进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能与时俱进,就能站立在时代的前沿。不能与时俱进,必然被时代所淘汰。”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一时之长短
 
与周先生接触过的人总会记得他孩童般的笑。经常是讲着讲着,周先生便笑出声来,乐不可支、合不拢嘴。
 
“这一百多年,我遇到许多大风大浪,颠沛流离二十年。但不都过去了吗?我年轻时候,身体不好,健康不佳,生过肺结核,也患过忧郁症。我结婚时,我们家的老妈妈就偷偷地算了一个命,算命先生说,不行啊,这一对夫妇只能活到35岁。我当然不信了,可是觉得很有趣,现在两个35岁也不止了。可见生死不要太在意,每一天好好活着就好。”人们还记得他的讲述,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要太在乎一时之长短。
 
人们会饶有兴趣地听周先生慢慢说道怎么就成了“观赏动物”:“2003年冬天到2004年春天,我重病住院,人们听说这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就到窗子外面来偷偷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变成医院里的‘观赏动物’。”
 
什么是举杯齐眉?“我和老伴有一个好习惯,每天上午10点钟喝咖啡,喝咖啡的时候我们都是举杯齐眉。古代人举案齐眉,我们是举杯齐眉。举杯齐眉就是相互敬重,夫妇当然要相互爱,但光是爱,还是会发生矛盾,还要相互敬重。”
 
今天,人们想起了周先生的更多往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说起周先生和王力先生的交谊,周先生一直将王先生当作自己的老师;陈光磊还记得周先生得知复旦的学生办了一份语言文字小报《雅言》后,主动寄来稿子;苏培成教授记得周先生给他的75封信……
 
“朝闻道,夕死可矣。”周先生曾说,这是最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柴如瑾)

 

“世界也需要汉语拼音”

作者:冯志伟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5日 05版)

20世纪6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的课程,鼓励我走上了语言应用研究的道路。我永远也忘不了先生。

先生生于1906年,不仅亲历了改朝换代的社会动荡,还见证了十四年抗战的艰苦。他出版的著作有30多种,涉及经济、语言、文化多个领域。他早年从事经济学研究,中年转入语言学,研究文字改革,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100岁以后还不停地读书,写作。

这里我想谈谈周先生对于汉语拼音国际化的贡献。

1979年,周有光代表中国在华沙的ISO/TC 46(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第18届会议上,提出了把《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际标准的建议。

他的建议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支持。1982年,在南京召开的ISO/TC 46第19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ISO 7098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从此,汉语拼音从中国的国家规范成为国际标准。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和文献工作新发展,教育部于2011年3月成立了ISO 7098修订工作组,由我担任组长,启动了ISO 7098(1991)的修订工作。经过5年的工作,先后通过了工作草案、委员会草案、国际标准草案,最后全票通过了ISO/TC 46成员国进行的委员会内部投票,ISO 7098的修订工作进入了出版阶段,形成了新的修订稿,叫作ISO 7098:2015。

在这个国际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每当遇到难题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我都要请教周有光先生,周先生用他的聪明智慧帮助我克服了重重困难。2015年12月15日,ISO总部在日内瓦正式出版了ISO 7098:2015,作为新的汉语拼音国际标准向全世界公布。我向周先生汇报了研制情况,周先生兴奋极了,他对我说:“这是汉语拼音迈向世界的新步伐,将进一步扩大汉语拼音在国际上的影响!”

当时他端坐在椅子上,兴奋之后,显得有些疲倦了,但是还接着说:“我们应当从世界看中国,世界也需要汉语拼音!”

先生的话掷地有声,令我难以忘怀。

(作者系周有光先生的学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有光的一生 

作者:李宇明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5日 05版)

2013年1月13日,在周有光先生家,李宇明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师生祝贺周有光先生生日。光明图片

十多年来,每逢周有光先生生日前后,我们都会去拜望他老人家,听他谈天说地,听他赤子般的笑声,也希望沾点瑞气。是他,使很多人生长出长寿的信心。这两天,我们正准备去祝贺他111周岁大寿,然而,噩耗传来。这噩耗,我是不信的,因为先生曾多次对我说,上帝把他给忘了。
 
先生早年治经济学。50岁后开始专门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是中国语言规划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把近百年的中国语言生活,概括为“中国语文现代化”,总结出了语言规划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语言的共同化,文体的口语化,文字的简便化,注音的字母化,术语的国际化。这一概括如此精准,与他历经沧桑、见多识广相关,更与他心随时进相关。他是一直使用机器处理文字的长者,百岁之后还关注信息化问题。一次先生曾对我说,过去只有“衣食住”,交通发展起来了,又说成“衣食住行”,而今是信息化时代,应当是“衣食住行信”。
 
他开创了中国的比较文字学,把人类文字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尚未成熟的形意文字,已经成熟的意音文字,分析语音的表音文字。并由此确定了汉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的地位,解释了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特别是解释了汉字简化现象。周先生多次告诉我,不要只从中国看中国,也不要只从中国看世界,要从世界看中国。我现在忽然明白,他的比较文字学,不就是“从世界看中国”吗?
 
周有光先生不喜欢人们称他是“汉语拼音之父”。他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并推进汉语拼音方案在诸多领域的运用,推进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如果不带偏见,人们都承认汉语拼音方案对于推广普通话、扫除文盲发挥了重大作用,汉语拼音方案也是盲文、聋人手语、灯语、旗语等的设计基础,是中国与世界信息交流的重要凭借,是中文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试想,若无汉语拼音方案,我们如何便捷地为汉字注音?如何拼写汉语?如何出入海关?如何与计算机交换信息?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一位学者,用智慧改善了国人的语言生活,方便了中国与世界交流,促进了国家的信息化,其功可谓如山高。
 
周有光先生是人民的语言文字学家,周身是光,一生有光!使用汉语拼音方案的人,使用汉语拼音方案的民族,当永远感谢他,永远怀念他!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