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成贵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1 11:08:07
选择字号:
李成贵: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创新

 

■李成贵

国家科技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制度设置,它展现的是导向,释放的是信号,就是要揄扬奖励那些在科学道路上孜孜以求并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多年来,国家科技奖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今年又有“瘦身”,充分体现了严肃性和权威性。可以说,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界的桂冠,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集中展现。科技事业要“顶天立地”,国家科技奖让人们看清了天有多高有多辽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在编人员1200人,其中360人拥有博士学位,在作物育种、农业信息化和智能装备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拥有5个国家工程中心,2016年成功地申请到了5个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在科技发展呈现加速化趋势、科技竞争与合作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设一流农科院,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创新,我们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创新”,提出“专家为本,成果为王”,凸显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

在农业科技领域,长期的系统研究是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基础。农业科研单位要培育出大成果,必须重视科研传统和团队建设,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做到专心、专注。所以,我们通过院内课题设置、考核、奖励、职称晋升、科技讲堂、青年论坛等系列抓手,来弘扬科学精神,厚植创新文化,培肥创新土壤,净化创新环境,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笔者认为,科学需要眼界,需要境界,更需要持之以恒地探索,需要把科学探索作为事业,而不是当成生意看待。科学不是牧童短笛无腔,也不是野老负暄闲话,而是严密的心智活动,科学需要敬畏的心理、虔诚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做到这一点,就能从中得到享受和美感,就不会浮躁,不会市侩,不会浅尝辄止、夸大其词、故弄玄虚。科学本单纯,社会套路深,我们拒绝平庸化趋向,同样拒绝庸俗化套路,科学更多地需要方脑壳,需要驱俗世纷扰,忘红尘杂念,去追寻忠实心灵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科学的大道。

(作者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7-01-11 第6版 科研)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