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开大学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通选课程 |
一场关于通识选修课的“招标会” |
■本报记者 陈彬 通讯员 吴军辉
在大学校园里,通识选修课原本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多元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然而,长期以来,优质课程占比不高、课程通识程度不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不够“与时俱进”等问题令国内高校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大学生们“成绩至上”思维下的“挣学分”“刷分高”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让那些“宽松好过”的课程变得十分抢手。
如何改变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生态”,让学生真正从兴趣出发展开学习?南开大学从课程本身寻找突破。
让“良币”驱逐“劣币”
日前,南开大学教务处正式发布的一份《关于招标征集部分通识选修课程的通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份通知宣布,该校将首次开放本科生E类课的讲台,面向校内外公开“招标”通识选修课程,并配套“多人拼课”“小班教学”“弹性课时”“以通过与否代替考试成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以期打造和带动更多受学生欢迎、好玩又有用的优质课程,真正让公选课堂“活起来”。
据介绍,此次面向校内外“招标”的课程共包括艺术实践、经济管理、科技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人文社科、外语等5个大类,艺术赏析与创作、乐器演奏、传统艺术赏析与实践、通识经济学、通识金融与投资、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与种植技术、VR(虚拟现实)、无人机技术、新科技概要与应用、人文经典导读、跨文化交流、大学生心理强化、传统文化与礼仪、全英文通识课、小语种等16个小类。
“我们要打造更多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模式新颖的优质课程,让‘良币’驱逐‘劣币’。校内资源有限,那我们就开放讲台,引入社会资源。”对于此次改革的初衷,南开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对于课程申请人的资格,南开大学不限职称,校外申请人一般要有依托单位,有课程讲授或指导经验者优先。如获准开设,该校将向校外授课人员颁发“南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特聘教师”聘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鼓励优质资源流向公选课堂,在授课模式方面,南开大学还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新尝试——可以一人授课,也可多人组合授课,即“拼课”。课时方面也更有“弹性”,一般不超过32课时,也可以设置8或16课时课程,既可以全学期上课,也可以提高周课时,压缩开课周数。
让兴趣主导教学
既然是“招标”,就必然涉及到“竞标”环节,而为了保证“兴趣主导”的教学效果,对于此轮“招标”的课程,南开大学采用了灵活的考核方式,不以考卷定成绩,鼓励探索引导学生自主思辨、无统一标准答案的考核,鼓励过程考核。成绩可用百分制或等级制,大于90分或优秀率不超过20%,或采用“通过/不通过”两级制。
这份特殊的“招标”公告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众多关注。来自校内教师、孔子学院外国留学生、兄弟高校教师、南开校友、培训机构、文化工作室以及社会企业的40门课程集中“竞标”试讲,其中还有7门课程为全英文授课。南开大学教务处专门组织了教学一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督导教师对竞标课程进行了严格评审,同时也邀请该校学务会的学生委员们全程旁听。
胡晓鲁是韦尔为科技公司的高级经济师,同时也是南开大学2001级的校友。在此轮“招标”中,她投标了“三维虚拟仿真场景创作”课程。“VR技术可以与许多传统产业衔接,创造无限可能。大学生们了解、掌握这门新技术,对于未来的就业创业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都有好处。”采访中,胡晓鲁告诉记者,未来她的课程将会有一半的课时让学生动手创作。
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似乎是很多社会“投标者”的共性。来自洪晟观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南开大学校友史竞群此次“中标”了一门“股权投资实务”课程。“我认为,股权投资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这个学会了,任何一种投资模式你都会觉得很简单。”在史竞群看来,大学生群体股权投资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十分缺乏,甚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点“脱节”。
“我会从实际案例出发,用讲故事的方式授课,同时安排大量的讨论和互动,应该会让各个学院的学生都会感兴趣。” 对于上好这门看似艰深的公共选修课,史竞群很有信心。
墨西哥姑娘姚紫兰是南开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留学生,她设计的“西班牙语入门”课程将以西班牙语教学为中心,把整个课堂放到墨西哥的大背景中,给更多的南开学生介绍墨西哥的文化。“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了解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机会比较少。有时候还会因为文化的差异产生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姚紫兰笑着说,“我还想带着我的学生一起做墨西哥的美食。他们一定很开心!”
让新课带动改革
经过层层评审和选拔,最终有24门课程成功“中标”。其中,非南开大学教师开设的课程共有16门,占到课程总数的2/3。目前,这24门课程已经录入南开大学本科生选课系统。下学期,“个人风险与财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泥人张百年技艺传承与经营实践”等一批新鲜有趣又有用的通识选修课将与南开学生见面。
对于这些来自社会的新课程,最欢迎的自然是那些还没有修完选修课学分的学生们。
“很庆幸,我还有几个E类课的学分没有修。特别期待下学期开设的这些课程。”南开大学哲学系大二学生杨毓康作为学生代表,全程参与了“招标”课程的评审。尽管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不间断地听课,但他觉得真的“很过瘾”。“首先感觉这些课更实用了,其次,很多课程真的能够勾起你的兴趣。”杨毓康说。
而对于还未选修过E类课的大一新生来说,“招标课”的消息更是令他们兴奋不已。“我觉得这很符合我对E类课的想象,应该会十分有趣,能够开阔视野,也能弥补一些资源的不足。”南开大学2016级学生赵成洋希望能够选修到“泥人张技艺传承”和“法语入门”。
在采访中,该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的课程“招标”是南开大学推进通识选修课建设与改革的一次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批课程的建设,补足现有通识选修课体系;同时打造一批学生踊跃选修、参与的品牌课程、品牌活动;引领和带动现有通识选修课改革,最终实现通识选修课应有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该负责人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1-10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