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3 11:12:28
选择字号:
“二流队伍”难有“一流成果”?
多支队伍角逐谷歌月球大奖赛

 

一个团队计划探测阿波罗17号月球车附近的宇宙环境。图片来源:NASA

参加谷歌月球大奖赛的日本Hakuto团队于近日宣布,该团队的月球车将在2017年搭乘印度参赛队伍Indus的着陆器登月,此前与Hakuto合作的另一支参赛队伍已宣布退出比赛。

除自己的探测器外,印度团队的着陆器还能携带20多公斤的货物。于是,Hakuto团队的探测器也将搭乘Indus团队的“顺风车”。但该探测器还需要能脱离着陆器,并“跋涉”500米才能赢得奖项,因此结果如何尚待分晓。据悉,这项比赛的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目前有16支队伍参与。

几年前,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行星学家Oded Aharonson遇到了3位“太空迷”。在企业、基金会和大学共同支持下,这3位工程师在角逐谷歌月球X大奖赛的2000万美元奖金。谷歌月球X大奖赛于2007年推出,该竞赛要求参赛队伍必须是私人团队。在2017年结束前,如果有参赛队伍能够最先将月球车或着陆器送上月球,并至少移动500米,同时发回高清视频或其他数据,该团队将获得最终的大奖。

虽然这3位工程师还“壮志未酬”,但Aharonson认为这项比赛提供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探月机会。“你们必须做更多工作,必须给该任务更多智力馈赠。”他告诉三人。于是,现在SpaceIL团队有了一个任务科学家:Aharonson,而且其着陆器还将携带一个轻量传感器,以绘制月球磁场地图。

去年12月底,月球X大奖赛迈出了关键一步,宣布只有那些已经签约在2017年底前发射探测器的团队才将有资格角逐最后的大奖。在目前参赛的16支队伍中,已有4支得到发射确认。在2015年,SpaceIL团队和美国的“月球快递”两支参赛队伍已宣布通过了发射合同审核。

12月,Indus团队宣布已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签署合同,购买ISRO的发射服务。ISRO将在2017年12月,用一枚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将该团队的着陆器与漫游车送上月球。同时,Indus还宣布与Hakuto团队展开合作,将后者的探测器一同送上月球。而德国的“兼职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已向X大奖赛基金会提交了发射合同,并在等待确认。

负责该竞赛的X奖基金会高级总监Chanda Gonzales-Mowrer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很高兴看到两支参赛队伍在这次登月任务中进行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设立该奖项的目的就是希望促进私企的相互合作,这会是一个绝好的示范。”

据悉,工程师将仿照Ansari X大奖的模式确定最后的赢家。2004年的Ansari X大奖推动载人宇宙飞船成本的下降。该奖技术主管Andrew Barton表示,科学也能从中受益。对于许多未来科学任务而言,在月球表面运动和与地球通讯是基本技术。

Barton还提到,该奖赛还将设立两个额外奖项。水发现奖(400万美元)要求参赛队在月球表面明确探测到水,并发表一篇同行评议论文。“虽然轨道探测器已经发现月球有水,但还没有人在其表面进行过实地探测。”Barton说。

而角逐阿波罗遗产奖(400万美元)的队伍,必须从当年阿波罗月球车的着陆位置发送图像和照片。Barton表示,有关阿波罗人工制品在月球经历风霜的数据将会有科学价值。

但目前入围决赛的选手都未宣布寻找水的目标。原因可能是他们认为最可能有水的地方位于月球两极的撞击坑阴暗处,太阳能探测器难以到达。而且,接近阿波罗遗迹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月球着陆点很难精确定位,如此接近阿波罗遗迹对参赛队伍的探测器而言难度太大。另外,着陆位置越接近,制动火箭爆炸或撞击也越可能毁坏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地点。

不过,“兼职科学家”团队正着手一试。该团队认为在奥迪公司帮助下开发的探测器能达到所需的降落精度。该团队首席电子技术员Karsten Becker指出,他们计划降落在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着陆点附近。“在月球上待了45年后,它是崭新如初还是已经成为碎片?”他反问。

无论如何,这些参赛队伍都将在月球上执行若干实验。SpaceIL团队的磁力计将有助于发现月球磁场的源头。随着以色列航天器进入月球轨道,并接近其表面时,该磁力计将探索磁场变化和撞击坑位置的关系。“该任务可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我们将取得进步。”Aharonson说。

但美国马林空间科学系统公司项目经理Mike Ravine指出,这些项目可能不会对科学有太大反馈。2000年,Ravine就曾尝试与私人月球探测团队合作,但最终失败。而这次经历让他得到这样一个教训:“不要尝试与‘二流’团队做科学”。他表示,如果X大奖项目成功,“能做出一些有科学价值的东西是很好的,但这确实很难”。(张章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17-01-03 第3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